第二分阿㝹夷经第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冥宁国阿㝹夷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阿㝹夷城乞食。尔时。世尊默自念言。我今乞食。于时如早。今宜往诣房伽婆梵志园观。比丘须时至。然后乞食。尔时。世尊即诣彼园。时彼梵志遥见佛来。即起奉迎。共相问讯。言。善来。瞿昙。不面来久。今以何缘乃能屈顾。唯愿瞿昙就此处坐。尔时。世尊即就其座。
时。彼梵志于一面坐。白世尊言。先夜离车子善宿比丘来至我所。语我言。大师。我不于佛所修梵行也。所以然者。佛疏外我。彼人见向说瞿昙过。虽有此言。我亦不受。
佛告梵志。彼善宿所言。知汝不受耳。昔我一时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集法堂上。时此善宿来至我所。语我言。如来外我。我不于如来所修梵行也。我时告曰。汝何故言。我不于如来所修梵行。如来外我耶。善宿报我言。如来不为我现神足变化。
时。我语言。吾可请汝于我法中净修梵行。当为汝现神足耶。汝复曾语我。如来当为我现神足变化。然后我当修梵行耶。时。善宿报我言。不也。世尊。佛告善宿。我亦不语汝言。汝于我法中净修梵行。当为汝现神足变化。汝亦不言为我现神足者。当修梵行。云何。善宿。如汝意者。谓如来能现神足.为不能现耶。我所说法。彼法能得出要。尽苦际不耶。善宿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来能现神足。非为不能。所可说法。能得出要。尽诸苦际。非为不尽。是故。善宿。我所说法修梵行者。能现神足。非为不能。出要离苦。非不能离。汝于此法欲何所求。
善宿言。世尊。不能随时教我。我父秘术。世尊尽知。吝不教我。佛言。善宿。我颇曾言。汝于我法中修梵行者。教汝父术耶。汝颇复言。教我父术者。当于佛所修梵行耶。答曰。不也。是故。善宿。我先无此言。汝亦无言。今者何故作此语耶。云何。善宿。汝谓如来能说汝父秘术。为不能说耶。所可说法。能得出要。尽苦际不耶。善宿报言。如来能说父之秘术。非为不能。说法出要。能尽苦际。非为不能。佛告善宿。若我能说汝父秘术。亦能说法出要离苦。汝于我法中复欲何求。又告善宿。汝先于毗舍离跋阇土地。无数方便。称叹如来。称叹正法。称叹众僧。譬如有人八种称叹彼清凉池。使人好乐。一冷。二轻。三柔。四清。五甘。六无垢。七饮无餍。八便身。汝亦如是。于毗舍离跋阇土。称叹如来。称叹正法。称叹众僧。使人信乐。善宿。当知今汝退者。世间当复有言。善宿比丘多有知识。又是世尊所亲。亦是世尊弟子。不能尽形净修梵行。舍戒就俗处。卑陋行。梵志。当知我时备语。不顺我教。舍戒就俗。梵志。一时。我在猕猴池侧法讲堂上。时有尼乾子。字伽罗楼。在彼处止。人所宗敬。名称远闻。多有知识。利养备具。时。善宿比丘著衣持钵。入毗舍离城乞食。渐渐转到尼乾子所。尔时。善宿以深远义问尼乾子。彼不能答。便生瞋恚。善宿自念。我触娆此人。将无长夜有苦恼报耶。梵志。当知时善宿比丘于乞食后。执持衣钵。来至我所。头面作礼。在一面坐。善宿尔时亦不以此缘告我。我语之曰。愚人。汝宁可自称为沙门释子耶。善宿寻报我言。世尊。何故称我为愚。不应自称为释子耶。我告之曰。愚人。汝曾往至尼乾子所问深远义。彼不能报。便生瞋恚。汝时自念。我今触此尼乾。将无长夜有苦恼报耶。汝有是念不。
善宿白佛言。彼是罗汉。何缘乃有此嫉恚心。我时答曰。愚人。罗汉何缘有嫉恚心。非我罗汉有嫉恚心。汝今自谓彼是罗汉。彼有七苦行。长夜执持。何谓七。一尽形寿不著衣裳。二尽形寿不饮酒食肉。而不食饭及与麨面。三尽形寿不犯梵行。四尽形寿毗舍离有四石塔。东名忧园塔.南名象塔.西名多子塔.北名七聚塔。尽形不离四塔。为四苦行。而彼后当犯此七苦行已。于毗舍离城外命终。譬如野干疥癞衰病。死丘冢间。彼尼乾子亦复如是。自为禁法。后尽犯之。本自誓言。尽形不著衣服。后还著衣。本自誓言。尽形寿不饮酒啖肉。不食饭及麨面。而后尽食。本自誓言。不犯梵行。而后亦犯。本言。不越四塔。东忧园塔.南象塔.西多子塔.北七聚塔。今尽违离不复亲近。彼人自违此七誓已。出毗舍离城。冢间命终。佛告善宿曰。愚人。汝不信我言。汝自往观。自当知耳。佛告梵志。一时。比丘善宿著衣持钵。入城乞食。乞食已。还出城。于空冢间见尼乾子于彼命终。见已。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不以此事而语我言。梵志。当知我尔时语善宿曰。云何。善宿。我先所记尼乾子如我语不。对曰。如是。如世尊言。梵志。当知我与善宿现神通证。而彼言。世尊不为我现。又一时我在冥宁国白土之邑。时有尼乾子。名究罗帝。在白土住。人所宗敬。名称远闻。多得利养。时。我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善宿比丘随我后行。见究罗帝尼乾子在粪堆上伏舐糠糟。梵志。当知时善宿比丘见此尼乾子在粪堆上伏舐糠糟已。作是念言。世间诸有阿罗汉.向阿罗汉道者无有及此。比尼乾子其道最胜。所以者何。此人苦行乃能如是。除舍憍慢。于粪堆上伏舐糠糟。
梵志。时。我右旋告善宿曰。汝愚人。宁可自称为释子耶。善宿白佛言。世尊。何故称我为愚。不应自称为释子耶。佛告善宿。汝愚人。观此究罗帝蹲粪堆上伏食糠糟。汝见已。作是念。诸世间阿罗汉及向阿罗汉者。此究罗帝最为尊上。所以者何。今此究罗帝乃能苦行。除舍憍慢。蹲粪堆上伏舐糟糠。汝有是念不。答我言。实尔。善宿又言。何故。世尊。于阿罗汉所生嫉妒心。佛告愚人。我不于罗汉所生嫉妒心。何为于罗汉所生嫉妒心。汝今愚人。谓究罗帝真阿罗汉。此人却后七日当腹胀命终。生起尸饿鬼中。常苦饥饿。其命终后。以苇索系抴于冢间。汝若不信者。可先往语之。
时。善宿即往诣究罗帝所。语言。彼沙门瞿昙记汝。却后七日当腹胀命终。生起尸饿鬼中。死已以苇索系抴于冢间。善宿语曰。汝当省食。勿使彼言当也。梵志。当知时究罗帝至满七日腹胀而死。即生起尸饿鬼中。死已以苇索系抴于冢间。尔时。善宿闻佛语已。屈指计日。至七日已。时善宿比丘往至裸形村中。到已。问其村人曰。诸贤。究罗帝今何所在。报曰。已取命终。问曰。何患命终耶。答曰。腹胀。问曰。云何殡送。答曰。以苇索系抴于冢间。
梵志。时。善宿闻此语已。即往冢间。欲至未至。时彼死尸并动膝脚。忽尔而蹲。时彼善宿故前到死尸所。语言。究罗帝。汝命终耶。死尸答言。我已命终。问曰。汝以何患命终。死尸答言。瞿昙记我。七日后腹胀命终。我如其言。至满七日。腹胀命终。善宿复问。汝生何处。尸即报言。彼瞿昙所记。当生起尸饿鬼中。我命终已生起尸饿鬼中。善宿问曰。汝命终时。云何殡送。尸答曰。瞿昙所记。以苇索系抴于冢间。实如彼言。以苇索系抴于冢间。时。死尸语善宿曰。汝虽出家。不得善利。瞿昙沙门说如此事。汝常不信。作是语已。死尸还卧。
梵志。时。善宿比丘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不以此缘语我。我寻语曰。如我所记。究罗帝者实尔以不。答曰。实尔。如世尊言。梵志。我如是数数为善宿比丘现神通证。而彼犹言。世尊不为我现神通。
佛告梵志。我于一时在猕猴池侧讲堂上。时有梵志。名曰波梨子。在彼处止。人所宗敬。名称远闻。多有利养。于毗舍离大众之中。作如是说。沙门瞿昙自称智慧。我亦智慧。沙门瞿昙自称有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门瞿昙得超越道。我亦得超越道。我当与彼共现神足。沙门现一。我当现二。沙门现二。我当现四。沙门现八。我现十六。沙门现十六。我现三十二。沙门现三十二。我现六十四。随彼沙门所现多少。我尽当倍。
梵志。时。善宿比丘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见波梨梵志于大众中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自称智慧。我亦智慧。沙门瞿昙自称有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门瞿昙得超越道。我亦得超越道。我当与彼共现神足。沙门现一。我当现二。沙门现四。我当现八。乃至随沙门所现多少。我尽能倍。时。善宿比丘乞食已。来至我所。头面礼。一面坐。语我言。我于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闻毗舍离波梨子于大众中作如是说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沙门瞿昙有神足。我亦有神足。瞿昙现一。我当现二。乃至随瞿昙所现多少。我尽能倍。具以此事而来告我。我语善宿言。彼波梨子于大众中不舍此语。不舍此见。不舍此慢。来至我所者。终无是处。若彼作是念。我不舍此语。不舍此见。不舍此慢。而至沙门瞿昙所者。彼头即当破为七分。欲使彼人不舍此语。不舍见慢。而能来者。无有是处。
善宿言。世尊护口。如来护口。佛告善宿。汝何故言。世尊护口。如来护口。善宿言。彼波梨子有大威神。有大德力。脱当来者将无见世尊虚耶。佛告善宿。如来所言颇有二耶。对曰。无也。又告善宿。若无二者。汝何故言。世尊护口。如来护口。善宿白佛言。世尊为自知见彼波梨子。为诸天来语。佛言。我亦自知。亦诸天来语故知。此毗舍离阿由大将。身坏命终。生忉利天。彼来语我言。波梨梵志子不知羞惭。犯戒妄语。在毗舍离。于大众中作如是诽谤言。阿由陀大将身坏命终。生起尸鬼中。然我实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波梨子我先自知。亦诸天来语故知。佛告愚人善宿。汝不信我言者。入毗舍离。随汝唱之。我食后当如诣波梨梵志子所。
佛告梵志。时。彼善宿过其夜已。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彼善宿向毗舍离城中众多婆罗门.沙门.梵志。具说此言。波梨梵志子于大众中说如此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沙门瞿昙有大威力。我亦有大威力。沙门瞿昙有大神足。我亦有大神足。沙门现一。我当现二。乃至沙门随所现多少。我尽当倍。而今沙门瞿昙欲诣彼波梨子所。汝等大众尽可诣彼。时。波梨梵志在道而行。善宿见已。速诣其所。语言。汝于毗舍离大众中作如是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门瞿昙。随所现神足多少。我尽能倍。瞿昙闻此言。今欲来至汝所。汝可速归。报言。我当归耳。我当归耳。作此语已。寻自惶惧。衣毛为竖。不还本处。乃诣遁头娑梵志林中。坐绳床上。愁闷迷乱。
佛告梵志。我于食后与众多离车.沙门.婆罗门.梵志.居士诣波梨子住处。就座而坐。于彼众中有梵志名曰遮罗。时众人唤彼遮罗而告之曰。汝诣遁头林中语波梨子言。今众多离车.沙门.婆罗门.梵志.居士尽集汝林。众共议言。梵志波梨子于大众中自唱此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瞿昙随现神足多少。我尽能倍。沙门瞿昙故来至汝林中。汝可来看。于是。遮罗闻众人语已。即诣遁头林语波梨子言。彼众多离车.沙门.婆罗门.梵志.居士尽集在汝林。众共议言。梵志波梨子于大众中自唱此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门瞿昙现神足。随现多少。我尽能倍。瞿昙今在彼林中。波梨今者宁可还也。尔时。波梨梵志即报遮罗曰。当归。当归。作是语已。于绳床上转侧不安。尔时。绳床复著其足。彼乃不能得离绳床。况能行步至世尊所。
时。遮罗语波梨言。汝自无智。但有空声为言。当归。当归。尚自不能离此绳床。何由能得至大众所。呵责波梨子已。即还诣大众所。报言。我以持众人声。往语波梨子。彼报我言。当归。当归。即于绳床上动转其身。床即著足不能得离。彼尚不能离其绳床。何由能得来到此众。尔时。有一头摩离车子在大众中坐。即从座起。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彼大众言。大众小待。我今自往将彼人来。
佛言。我尔时语头摩离车子言。彼人作如是语。怀如是见。起如是慢。欲使此人来至佛所。无有是处。头摩子。正使汝以革绳重系。群牛共挽。至彼身碎。彼终不能舍如是语.如是见.如是慢。来至我所。若不信我言。汝往自知。尔时。头摩离车子故往至波梨子所。语波梨子言。众多离车.沙门.婆罗门.梵志.居士尽集汝林。众共议言。梵志波梨子于大众中口自唱言。沙门瞿昙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门瞿昙现其神足。随所现多少。我尽能倍。瞿昙沙门今在彼林。汝可还归。尔时。波梨子即报言。当归。当归。作是语已。于绳床上动转其身。尔时绳床复著其足。彼乃不能自离绳床。况复行步至世尊所。
头摩语波梨子言。汝自无智。但有空声为言。当归。当归。尚自不能离此绳床。何由能得至大众所。头摩复语波梨子曰。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乃往久远有一师子兽王在深林中住。师子清旦初出窟时。四向顾望。奋迅三吼。然后游行择肉而食。波梨子。彼师子兽王食已还林。常有一野干随后食残。气力充足便自言。彼林中师子竟是何兽。能胜我耶。我今宁可独擅一林。清旦出窟。四向顾望。奋迅三吼。然后游行。择肉食耶。彼寻独处一林。清旦出窟。奋迅三吼。然后游行。欲学师子吼。而作野干鸣。波梨子。汝今亦尔。蒙佛威恩。存生于世。得人供养。而今更与如来共竞。时。头摩子以偈责数曰。
野干称师子 自谓为兽王
欲作师子吼 还出野干声
独处于空林 自谓为兽王
欲作师子吼 还出野干声
跪地求穴鼠 穿冢觅死尸
欲作师子吼 还出野干声
头摩告曰。汝亦如是。蒙佛恩力。存生于世。得人供养。而今更与如来共竞。时。彼头摩子以四种喻。面呵责已。还诣大众。报言。我以持众人声唤波梨子。彼报我言。当归。当归。即于绳床上动转其身。床即著足不能得离。彼尚不能自离绳床何由能得来到此众。尔时。世尊告头摩子言。我先语汝。欲使此人来至佛所。无有是处。正使汝以革绳重系。群牛共挽。至身碎坏。彼终不肯舍如是语.如是见.慢。来至我所。梵志。时。我即与彼大众种种说法。示教利喜。于彼众中三师子吼。身升虚空。还诣本处。
佛告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言。一切世间。梵自在天所造。我问彼言。一切世间实梵自在天所造耶。彼不能报。还问我言。瞿昙。此事云何。我报彼言。或有此世间初坏败时。有余众生命尽行尽。从光音天命终乃更生余空梵处。于彼起爱。生乐著心。复欲使余众生来生此处。其余众生命尽行尽。复生彼处。时。彼众生自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无作我者。我能尽达诸义所趣。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为人父母。我先至此。独一无侣。由我力故。有此众生。我作此众生。彼余众生亦复顺从。称为梵王。忽然而有。尽达诸义。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为人父母。先有是一。后有我等。此大梵王化作我等。此诸众生随后寿终来生此间。其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为道。彼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忆本所生。彼作是语。此大梵天忽然而有。无有作者。尽达诸义。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为人父母。彼大梵天常住不移。无变易法。我等梵天所化。是以无常。不得久住。为变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门.婆罗门以此缘故。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过此事。佛亦尽知。虽知不著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以平等观无余解脱。名曰如来。
佛告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言。戏笑懈怠是众生始。我语彼言。云何汝等实言。戏笑懈怠是众生始耶。彼不能报。逆问我言。瞿昙。此事云何。时我报言。或有光音众生喜戏笑懈怠。身坏命终。来生此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识本所生。便作是言。彼余众生不喜戏笑。常在彼处。永住不变。由我等数喜戏笑。致此无常。为变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门.婆罗门以是缘故。言戏笑是众生始。如是佛尽知之。过是亦知。知而不著。以不著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以平等观无余解脱。名曰如来。
佛告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言。失意是众生始。我语彼言。汝等实言。失意是众生始耶。彼不知报。还问我言。瞿昙。此事云何。我语彼言。或有众生展转相看已。便失意。由是命终。来生此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识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众生以不展转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变。我等于彼数数相看已。便失意。致此无常。为变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门.婆罗门以是缘故。言失意是众生始。如此唯佛知之。过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
佛告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我无因而出。我语彼言。汝等实言。本无因出耶。彼不能报。逆来问我。我时报曰。或有众生无想无知。若彼众生起想。则便命终来生此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识本所生。便作是语。我本无有。今忽然有。此世间本无。今有。此实余虚。如是。梵志。沙门.婆罗门以此缘故。言无因出。唯佛知之。过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已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
佛告梵志。我所说如是。或有沙门.婆罗门于屏处诽谤我言。沙门瞿昙自称弟子入净解脱。成就净行。彼知清净。不遍知净。然我不作是说。我弟子入净解脱。成就净行。彼知清净。不遍知净。梵志。我自言。我弟子入净解脱。成就净行。彼知清净。一切遍净。
是时。梵志白佛言。彼不得善利。毁谤沙门瞿昙言。沙门自言。我弟子入净解脱。成就净行。彼知清净。不遍知净。然世尊不作是语。世尊自言。我弟子入净解脱。成就净行。彼知清净。一切遍净。
又白佛言。我亦当入此净解脱。成就净行。一切遍知。
佛告梵志。汝欲入者。甚为难也。汝见异.忍异.行异。欲依余见入净解脱者。难可得也。但使汝好乐佛。心不断绝者。则于长夜。常得安乐。
尔时。房伽婆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生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知四结业不于四处而作恶行。又复能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离四恶行。礼敬六方。今世亦善。后获善报。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称。获三十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善生。当知四结行者。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泆。四者妄语。是四结行。云何为四处。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痴。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而作恶者。则有损耗。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欲瞋及怖痴 有此四法者
名誉日损减 如月向于晦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尔时。世尊重作颂曰。
于欲恚怖痴 不为恶行者
名誉日增广 如月向上满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妓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三十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当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善生。迷于妓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妓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妓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 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聚集 随己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 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 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 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 行秽人所黜
好恶着外色 但论胜负事
亲恶无反复 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 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 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 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 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 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 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 夜觉多悕望
独昏无善友 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 寒暑复懈堕
所为事不究 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 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 至终无忧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泆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 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 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 智者常觉知
宜速远离之 如避于险道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大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戒。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戒。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 慈愍存他亲
利人益彼亲 同事齐己亲
此亲乃可亲 智者所附近
亲中无等亲 如慈母亲子
若欲亲可亲 当亲坚固亲
亲者戒具足 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义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已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妻之于夫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戒。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亲亲族。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 师长名南方
妻妇为西方 亲族为北方
僮使为下方 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 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软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与人共
此四多负荷 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 则无有孝养
此法在世间 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 名称远流布
严饰于床座 供设上饮食
供给所当得 名称远流布
亲旧不相遗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 于此得善誉
先当习技艺 然后获财业
财业既已具 宜当自守护
出财未至奢 当选择前人
欺诳抵突者 宁乞未举与
积财从小起 如蜂集众华
财宝日滋息 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 二修业勿怠
三当先储积 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 择地而置牧
五当起塔庙 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 善修勿失时
如是修业者 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 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踰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祇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诣迦维罗卫缅祇园中。至阿难所。头面礼足。于一面立。白阿难言。波波城内有尼乾子。命终未久。其诸弟子分为二分。各共诤讼。面相毁骂。无复上下。迭相求短。竞其知见。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为邪见。以前著后。以后著前。颠倒错乱。无有法则。我所为妙。汝所言非。汝有所疑。当谘问我。大德阿难。时。彼国人民事尼乾者。闻诤讼已。生厌患心。
阿难语周那沙弥曰。我等有言欲启世尊。今共汝往。宣启此事。若世尊有所戒敕。当共奉行。
尔时。沙弥周那闻阿难语已。即共诣世尊。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阿难白世尊曰。此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来至此。礼我足。语我言。波波国有尼乾子。命终未久。其诸弟子分为二分。各共诤讼。面相毁骂。无复上下。迭相求短。竞其知见。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为邪见。以前著后。以后著前。颠倒错乱。无有法则。我所言是。汝所言非。汝有所疑。当谘问我。时。彼国民事尼乾者。闻诤讼已。生厌患心。
世尊告周那沙弥曰。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听闻。此非三耶三佛所说。犹如朽塔难可杇色。彼虽有师。尽怀邪见。虽复有法。尽不真正。不足听采。不能出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说。犹如故塔不可杇也。彼诸弟子有不顺其法。舍彼异见。行于正见。周那。若有人来语彼弟子。诸贤。汝师法正。当于中行。何以舍离。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则二俱失道。获无量罪。所以者何。彼虽有法。然不真正故。周那。若师不邪见。其法真正。善可听采。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说。譬如新塔易可杇色。然诸弟子于此法中。不能勤修。不能成就。舍平等道。入于邪见。若有人来语彼弟子。诸贤。汝师法正。当于中行。何以舍离。入于邪见。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则二俱正见。获无量福。所以者何。其法真正。
佛告周那。彼虽有师。然怀邪见。虽复有法。尽不真正。不足听采。不能出要。非三耶三佛所说。犹如朽塔不可杇色。彼诸弟子法法成就。随顺其行。起诸邪见。周那。若有人来而语其弟子言。汝师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应于现法成就道果。彼诸弟子信受其言者。则二俱失道。获无量罪。所以者何。以法不真正故。周那。若师不邪见。其法真正。善可听采。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说。譬如新塔易为杇色。又其弟子法法成就。随顺修行而生正见。若有人来语其弟子言。汝师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应于现法成就道果。彼诸弟子信受其言。二俱正见。获无量福。所以者何。法真正故。
周那。或有导师出世。使弟子生忧。或有导师出世。使弟子无忧。云何导师出世。使弟子生忧。周那。导师新出世间。成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净。如实真要而不布现。然彼导师速取灭度。其诸弟子不得修行。皆愁忧言。师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净。梵行具足。如实真要。竟不布现。而今导师便速灭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为导师出世。弟子愁忧。云何导师出世。弟子无忧。谓导师出世。其法清净。梵行具足。如实真要而广流布。然后导师方取灭度。其诸弟子皆得修行。不怀忧言。师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净。梵行具足。如实真要而广布现。然后导师方取灭度。使我弟子皆得修行。如是。周那。导师出世。弟子无忧。
佛告周那。比枝成就梵行。谓导师出世。出家未久。名闻未广。是谓梵行枝不具足。周那。导师出世。出家既久。名闻广远。是谓梵行枝具足满。周那。导师出世。出家既久。名闻亦广。而诸弟子未受训诲。未具梵行。未至安处。未获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说。有异论起不能如法而往灭之。未能变化成神通证。是谓梵行枝不具足。周那。导师出世。出家既久。名闻亦广。而诸弟子尽受教训。梵行具足。至安隐处。已获己利。又能受法分别演说。有异论起能如法灭。变化具足成神通证。是为梵行枝具足满。
周那。导师出世。出家亦久。名闻亦广。诸比丘尼未受训诲。未至安处。未获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说。有异论起不能以法如实除灭。未能变化成神通证。是为梵行枝未具足。周那。导师出世。出家亦久。名闻亦广。诸比丘尼尽受教训。梵行具足。至安隐处。已获己利。复能受法分别演说。有异论起能如法灭。变化具足成神通证。是为梵行枝具足满。周那。诸优婆塞.优婆夷广修梵行。乃至变化具足成神通证。亦复如是。
周那。若导师不在世。无有名闻。利养损减。则梵行枝不具足满。若导师在世。名闻利养。皆悉具足。无有损减。则梵行枝为具足满。若导师在世。名闻利养。皆悉具足。而诸比丘名闻利养。不能具足。是为梵行枝不具足。若导师在世。名闻利养。具足无损。诸比丘众亦复具足。则梵行枝为具足满。比丘尼众亦复如是。
周那。我出家久。名闻广远。我诸比丘已受教戒。到安隐处。自获己利。复能受法为人演说。有异论起能如法灭。变化具足成神通证。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亦如是。周那。我以广流布梵行。乃至变化具足成神通证。周那。一切世间所有导师。不见有得名闻利养如我如来.至真.等正觉者也。周那。诸世间所有徒众。不见有名闻利养如我众也。周那。若欲正说者。当言见不可见。云何见不可见。一切梵行清净具足。宣示布现。是名见不可见。
尔时。世尊告比丘。郁头蓝子在大众中而作是说。有见不见。云何名见不见。如刀可见。刃不可见。诸比丘。彼子乃引凡夫无识之言以为譬喻。如是。周那。若欲正说者。当言见不见。云何见不见。汝当正说言。一切梵行清净具足。宣示流布。见不可见。周那。彼相续法不具足而可得。不相续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是法躬自作证。谓四念处.四神足.四意断.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有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理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比丘言。云何。诸贤。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胜。何者为负。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我义如是。汝句如是。汝义如是。汝句亦胜。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
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为是。何者为非。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
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说句正。义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是。何者为非。若彼报言。我义如是。汝义如是。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已。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求。如是比丘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
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彼所说句正。义正。比丘闻已。不得言非。当称赞彼言。汝所言是。汝所言是。是故。比丘。于十二部经自身作证。当广流布。一曰贯经。二曰祇夜经。三曰受记经。四曰偈经。五曰法句经。六曰相应经。七曰本缘经。八曰天本经。九曰广经。十曰未曾有经。十一曰譬喻经。十二曰大教经。当善受持。称量观察。广流分布。
诸比丘。我所制衣。若冢间衣。若长者衣.粗贱衣。此衣足障寒暑.蚊虻。足蔽四体。诸比丘。我所制食。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恼。众患切已。恐遂至死。故听此食。知足而止。诸比丘。我所制住处。若在树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内。若楼阁上。若在窟穴。若在种种住处。此处自足。为障寒暑.风雨.蚊虻。下至闲静懈息之处。诸比丘。我所制药。若陈弃药。酥油蜜.黑石蜜。此药自足。若身生苦恼。众患切已。恐遂至死。故听此药。
佛言。或有外道梵志来作是语。沙门释子以众乐自娱。若有此言。当如是报。汝等莫作此言。谓沙门释子以众乐自娱。所以者何。有乐自娱。如来呵责。有乐自娱。如来称誉。若外道梵志问言。何乐自娱。瞿昙呵责。设有此语。汝等当报。五欲功德。可爱可乐。人所贪著。云何为五。眼知色。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耳闻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诸贤。由是五欲缘生喜乐。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呵责也。犹如有人故杀众生。自以为乐。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呵责。犹如有人私窃偷盗。自以为乐。此为如来之所呵责。犹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为乐。此是如来之所呵责。犹如有人故作妄语。自以为乐。此是如来之所呵责。犹如有人放荡自恣。此是如来之所呵责。犹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来所说正行。自以为乐。此是如来之所呵责。
诸比丘。呵责五欲功德。人所贪著。云何为五。欲眼知色。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耳闻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可爱可乐。人所贪著。如此诸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犹如有人故杀众生。以此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此乐。犹如有人公为盗贼。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犹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犹如有人故作妄语。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犹如有人放荡自恣。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犹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为乐。沙门释子无如是乐。
若外道梵志作如是问。何乐自娱。沙门瞿昙之所称誉。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当答彼言。诸贤。有五欲功德。可爱可乐。人所贪著。云何为五。眼知色。乃至身知触。可爱可乐。人所贪著。诸贤。五欲因缘生乐。当速除灭。犹如有人故杀众生。自以为乐。有如此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公为盗贼。自以为乐。有如此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为乐。有如是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故为妄语。自以为乐。有如此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放荡自恣。自以为乐。有如此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为乐。有如是乐。应速除灭。犹如有人去离贪欲。无复恶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犹如有人灭于觉.观。内喜.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犹如有人除喜入舍。自知身乐。贤圣所求。护念一心。入第三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乐尽苦尽。忧.喜先灭。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如是乐者。佛所称誉。
若有外道梵志作如是问。汝等于此乐中求几果功德。应答彼言。此乐当有七果功德。云何为七。于现法中。得成道证。正使不成。临命终时。当成道证。若临命终复不成者。当尽五下结。中间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诸贤。是为此乐有七功德。诸贤。若比丘在学地欲上求。求安隐处。未除五盖。云何为五。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彼学比丘方欲上求。求安隐处。未灭五盖。于四念处不能精勤。于七觉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贤圣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见者。无有是处。诸贤。学地比丘欲上求。求安隐处。能灭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于四念处又能精勤。于七觉意如实修行。欲得上人法.贤圣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见者。则有是处。诸贤。若有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使。正智解脱。不为九事。云何为九。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舍道。六者不随欲。七者不随恚。八者不随怖。九者不随痴。诸贤。是为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舍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远离九事。
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说言。沙门释子有不住法。应报彼言。诸贤。莫作是说。沙门释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门释子。其法常住。不可动转。譬如门阈常住不动。沙门释子亦复如是。其法常住。无有移动。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说言。沙门瞿昙尽知过去世事。不知未来事。彼比丘.彼异学梵志智异。智观亦异。所言虚妄。如来于彼过去事。若在目前。无不知见。于未来世。生于道智。过去世事虚妄不实。不足喜乐。无所利益。佛则不记。或过去事有实。无可喜乐。无所利益。佛亦不记。若过去事有实.可乐。而无利益。佛亦不记。若过去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之。未来.现在。亦复如是。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也。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复次。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以何等义。名等正觉。佛所知见.所灭.所觉。佛尽觉知。故名等正觉。
或有是时外道梵志作如是说。世间常存。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说言。此世无常。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有常无常。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有言。此世间非有常非无常。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有言。此世间有边。唯此为实。余者为虚妄。或有言。世间无边。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有边无边。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有言。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或复有言。是命是身。此实余虚。或复有言。非命非身。此实余虚。或复有言。命异身异。此实余虚。或复有言。非异命非异身。此实余虚。或复有言。如来有终。此实余虚。或复有言。如来不终。此实余虚。或复有言。如来终不终。此实余虚。或复有言。如来非终非不终。此实余虚。诸有此见。名本生本见。今为汝记。谓。此世常存。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是为本见本生。为汝记之。
所谓未见未生者。我亦记之。何者未见未生。我所记者。色是我。从想有终。此实余虚。无色是我。从想有终。亦有色亦无色是我。从想有终。非有色非无色是我。从想有终。我有边。我无边。我有边无边。我非有边非无边。从想有终。我有乐。从想有终。我无乐。从想有终。我有苦乐。从想有终。我无苦乐。从想有终。一想是我。从想有终。种种想是我。从想有终。少想是我。从想有终。无量想是我。从想有终。此实余虚。是为邪见本见本生。我之所记。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论.有如是见。此世常存。此实余虚。乃至无量想是我。此实余虚。彼沙门.婆罗门复作如是说.如是见。此实。余者虚妄。当报彼言。汝实作此论。云此世常存实余虚耶。如此语者。佛所不许。所以者何。此诸见中各有结使。我以理推。诸沙门.婆罗门中。无与我等者。况欲出过。此诸邪见但有言耳。不中共论。乃至无量想是我。亦复如是。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此世间自造。复有沙门.婆罗门言。此世间他造。或复有言。自造他造。或复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彼沙门.婆罗门言世间自造者。是沙门.婆罗门皆因触因缘。若离触因而能说者。无有是处。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触。由触故生受。由受故生爱。由爱故生取。由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阴集。若无六入则无触。无触则无受。无受则无爱。无爱则无取。无取则无有。无有则无生。无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恼。大患阴集。又言此世间他造。又复言此世间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间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亦复如是。因触而有。无触则无。
佛告诸比丘。若欲灭此诸邪恶见者。于四念处当修三行。云何比丘灭此诸恶。于四念处当修三行。比丘谓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内外身身观。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灭众恶法。于四念处。三种修行。有八解脱。云何为八。色观色。初解脱。内有色想。外观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有对想。住空处。四解脱。舍空处。住识处。五解脱。舍识处。住不用处。六解脱。舍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灭尽定。八解脱。
尔时。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此法清净。微妙第一。当云何名。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清净。汝当清净持之。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二分自欢喜经第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婆梨菴婆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长老舍利弗于闲静处。默自念言。我心决定知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道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时。舍利弗从静室起。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向于静室。默自思念。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道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能于佛前说如是语。一向受持。正师子吼。余沙门.婆罗门无及汝者。云何。舍利弗。汝能知过去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不。
对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汝能知当来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不。
答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如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心中所念。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汝能知不。
答曰。不知。
又告舍利弗。过去.未来.现在如来.至真.等正觉心中所念。汝不能知。何故决定作是念。因何事生是念。一向坚持而师子吼。余沙门.婆罗门若闻汝言。我决定知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道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当不信汝言。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如来为我说法。转高转妙。说黑.白法。缘.无缘法。照.无照法。如来所说。转高转妙。我闻法已。知一一法。于法究竟。信如来.至真.等正觉。信如来法善可分别。信如来苦灭众善成就。诸善法中。此为最上。世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无有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世尊说法复有上者。谓制法。制法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八贤圣道。是为无上制。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皆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者。
世尊说法又有上者。谓制诸入。诸入者。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过去如来.至真.等正觉亦制此入。所谓眼色。乃至意法。正使未来如来.至真.等正觉亦制此入。所谓眼色。乃至意法。今我如来.至真.等正觉亦制此入。所谓眼色。乃至意法。此法无上。无能过者。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世尊说法又有上者。谓识入胎。入胎者。一谓乱入胎.乱住.乱出。二者不乱入.乱住.乱出。三者不乱入.不乱住而乱出。四者不乱入.不乱住.不乱出。彼不乱入.不乱住.不乱出者。入胎之上。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道也。所谓道者。诸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修念觉意。依欲.依离.依灭尽.依出要。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意。依欲.依离.依灭尽.依出要。此法最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为灭。灭者。谓苦灭迟得。二俱卑陋。苦灭速得。唯苦卑陋。乐灭迟得。唯迟卑陋。乐灭速得然不广普。以不广普。故名卑陋。如今如来乐灭速得。而复广普。乃至天人见神变化。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言清净。言清净者。世尊于诸沙门.婆罗门。不说无益虚妄之言。言不求胜。亦不朋党。所言柔和。不失时节。言不虚发。是为言清净。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见定。彼见定者。诸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观头至足。观足至头。皮肤内外。但有不净发.毛.及爪甲。肺.肝.肠.胃.脾.肾五藏。汗.肪.髓.脑.屎.尿.涕.泪。臭处不净。无可贪者。是初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唯观白骨及与牙齿。是为二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白骨。唯观心识在何处住。为在今世。为在后世。今世不断。后世不断。今世不解脱。后世不解脱。是为三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复重观识。识在后世。不在今世。今世断。后世不断。今世解脱。后世不解脱。是为四见定。诸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复重观识。不在今世。不在后世。二俱断。二俱解脱。是为五见定。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说常法。常法者。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忆识世间二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言。世间常存。此为真实。余者虚妄。所以者何。由我忆识。故知有此成劫。其余过去我所不知。未来成败我亦不知。此人朝暮以无智说言。世间常存。唯此为实。余者为虚。是为初常法。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忆识四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言。此世间常。此为真实。余者虚妄。所以者何。以我忆识故知成劫败劫。我复能知是过去成劫败劫。我不知未来劫之成败。此说知始。不说知终。此人朝暮以无智说言。世间常存。唯此真实。余者虚妄。此是二常法。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忆识八十成劫败劫。彼言。此世间常。余者虚妄。所以者何。以我忆识故知有成劫败劫。复过是知过去成劫败劫。未来劫之成败我亦悉知。此人朝暮以无智说言。世间常存。唯此为实。余者虚妄。是为三常存法。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观察。观察者。谓有沙门.婆罗门以想观察。他心尔趣。此心尔趣。彼心作是想时。或虚或实。是为一观察。诸沙门.婆罗门不以想观察。或闻诸天及非人语。而语彼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此亦或实或虚。是二观察。或有沙门.婆罗门不以想观察。亦不闻诸天及非人语。自观己身。又听他言。语彼人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此亦有实有虚。是为三观察。或有沙门.婆罗门不以想观察。亦不闻诸天及非人语。又不自观.观他。除觉.观已。得定意三昧。观察他心。而语彼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如是观察则为真实。是为四观察。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教戒。教戒者。或时有人不违教戒。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是为初教戒。或时有人不违教戒。尽五下结。于彼灭度。不还此世。是为二教戒。或时有人不违教戒。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是为三教戒。或时有人不违教戒。三结尽。得须陀洹。极七往反。必成道果。不堕恶趣。是为四教戒。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为他说法。使戒清净。戒清净者。诸有沙门所语至诚。无有两舌。常自敬肃。捐弃睡眠。不怀邪谄。口不妄言。不为世人记于吉凶。不自称说从他所得以示于人。不求他利。坐禅修智。辩才无碍。专念不乱。精勤不怠。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解脱智。谓解脱智者。世尊由他因缘内自思惟言。此人是须陁洹。此是斯陀含。此是阿那含。此是阿罗汉。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自识宿命智证。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自忆往昔无数世事。一生.二生。乃至百千生成劫败劫。如是无数我于某处生。名字如是。种.姓如是。寿命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如是。从此生彼。从彼生此。若干种相。自忆宿命无数劫事。昼夜常念本所经历。此是色。此是无色。此是想。此是无想。此是非无想。尽忆尽知。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天眼智。天眼智者。谓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观诸众生。死者.生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其所行。尽见尽知。或有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诽谤贤圣。信邪倒见。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或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谤贤圣。见正信行。身坏命终。生天人中。以天眼净。观诸众生。如实知见。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神足证。神足证者。谓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作无数神力。能变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合为一身。石壁无碍。于虚空中结跏趺坐。犹如飞鸟。出入于地。犹如在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火[艹/積]燃。以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若沙门.婆罗门称是神足者。当报彼言。有此神足。非为不有。此神足者。卑陋下劣。凡夫所行。非是贤圣之所修习。若比丘于诸世间爱色不染。舍离此已。如所应行。斯乃名为贤圣神足。于无喜色。亦不增恶。舍离此已。如所应行。斯乃名曰贤圣神足。于诸世间爱色.不爱色。二俱舍已。修平等护。专念不忘。斯乃名曰贤圣神足。犹如世尊精进勇猛。有大智慧。有知.有觉。得第一觉。故名等正觉。世尊今亦不乐于欲。不乐卑贱凡夫所习。亦不劳勤受诸苦恼。世尊若欲除弊恶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游于初禅。如是便能除弊恶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游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亦复如是。精进勇猛。有大智慧。有知.有觉。得第一觉。故名等觉。
佛告舍利弗。若有外道异学来问汝言。过去沙门.婆罗门与沙门瞿昙等不。汝当云何答。彼复问言。未来沙门.婆罗门与沙门瞿昙等不。汝当云何答。彼复问言现在沙门.婆罗门与沙门瞿昙等不。汝当云何答。
时。舍利弗白佛言。设有是问。过去沙门.婆罗门与佛等不。当答言。有。设有问。未来沙门.婆罗门与佛等不。当答言。有。设问。现在沙门.婆罗门与佛等不。当答言。无。
佛告舍利弗。彼外道梵志或复问言。汝何故或言有或言无。汝当云何答。
舍利弗言。我当报彼。过去三耶三佛与如来等。未来三耶三佛与如来等。我躬从佛闻。欲使现在有三耶三佛与如来等者。无有是处。世尊。我如所闻。依法顺法。作如是答。将无咎耶。
佛言。如是答。依法顺法。不违也。所以然者。过去三耶三佛与我等。未来三耶三佛与我等。欲使现在有二佛出世。无有是处。
尔时。尊者郁陀夷在世尊后执扇扇佛。佛告之曰。郁陀夷。汝当观世尊少欲知足。今我有大神力。有大威德。而少欲知足。不乐在欲。郁陀夷。若余沙门.婆罗门于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彼便当竖幡。告四远言。如来今者少欲知足。今观如来少欲。如来知足。如来有大神力。有大威德。不用在欲。
尔时。尊者郁陀夷正衣服。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世尊。少有少欲知足如世尊者。世尊有大神力。有大威德。不用在欲。若复有余沙门.婆罗门于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便能竖幡。告四远言。世尊今者少欲知足。舍利弗。当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数说此法。彼若于佛.法.僧。于道有疑者。闻说此法。无复疑网。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当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数说此法。所以者何。彼于佛.法.僧。于道有疑者。闻汝所说。当得开解。
对曰。唯然。世尊。
时。舍利弗即便数数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法。以自清净故。故名清净经。
尔时。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二分大会经第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翅搜国迦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尽是罗汉。复有十方诸神妙天皆来集会。礼敬如来及比丘僧。
时。四净居天即于天上各自念言。今者。世尊在释翅搜迦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尽得阿罗汉。复有十方诸神妙天皆来会集。礼敬如来及比丘僧。我等今者亦可共往诣世尊所。各当以偈称赞如来。
时。四净居天犹如力士屈伸臂顷。于彼天没。至释翅搜迦维林中。尔时。四净居天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一净居天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今日大众会 诸天神普集
皆为法故来 欲礼无上众
说此偈已。退一面立。时。一净居天复作颂曰。
比丘见众秽 端心自防护
欲如海吞流 智者护诸根
说此偈已。退一面立。时。一净居天复作颂曰。
断刺平爱坑 及填无明堑
独游清净场 如善象调御
说此偈已。退一面立。时。一净居天复作颂曰。
诸归依佛者 终不堕恶趣
舍此人中形 受天清净身
尔时。四净居天说此偈已。世尊印可。即礼佛足。绕佛三匝。忽然不现。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今者诸天大集。今者诸天大集。十方诸神妙天无不来此礼觐如来及比丘僧。诸比丘。过去诸如来.至真.等正觉亦有诸天大集。如我今日。当来诸如来.至真.等正觉亦有诸天大集。如我今日。诸比丘。今者诸天大集。十方诸神妙天无不来此礼觐如来及比丘僧。亦当称彼名号。为其说偈。比丘当知。
诸依地山谷 隐藏见可畏
身著纯白衣 洁净无垢秽
天人闻此已 皆归于梵天
今我称其名 次第无错谬
诸天众今来 比丘汝当知
世间凡智人 百中不见一
何由乃能见 鬼神七万众
若见十万鬼 犹不见一边
何况诸鬼神 周遍于天下
地神有七千悦叉若干种。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称。怀欢喜心来到比丘众林中。时。有雪山神将六千鬼悦叉若干种。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称。怀欢喜心来到比丘众林中。有一舍罗神将三千鬼悦叉若干种。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称。怀欢喜心来到比丘众林中。此万六千鬼神悦叉若干种。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称。怀欢喜心来到比丘众林中。
复有毗波蜜神。住在马国。将五百鬼。皆有神足.威德。复有金毗罗神。住王舍城毗富罗山边。无数鬼神恭敬围绕。复有东方提头赖吒天王。领乾沓和神。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尽字因陀罗。皆有大神力。南方毗楼勒天王。领诸龙王。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罗。有大神力。西方毗楼博天王。领诸鸠槃茶鬼。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罗。有大神力。北方天王名毗沙门。领诸悦叉鬼。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罗。俱有大神力。此四天王护持世者。有大威德。身放光明。来诣迦维林中。
尔时。世尊欲降其幻伪虚妄之心。故结咒曰。
摩摩拘拘楼楼罗罗摩拘楼罗毗毗楼楼罗罗毗楼罗旃迦摩世致迦尼延豆尼延豆波陀那耶卢呜呼杈奴主 提婆苏暮 摩头逻 支多罗斯那 乾沓波 那罗主阇尼沙 尸诃 无莲陀罗 鼻波蜜多罗 树尘陀罗 那闾尸诃 升浮楼 输支婆遮婆
如是。诸王乾沓婆及罗刹皆有神足.形貌.色像。怀欢喜心来诣比丘众林中。尔时。世尊复结咒曰。
阿醯那陀瑟 那头 毗舍离婆诃 带叉蛇婆提 提头赖吒 帝婆婆诃若黎耶 迦毗罗 摄婆那伽 阿陀伽摩天提伽 伊罗婆陀摩诃那伽 毗摩那伽多咃伽陀 余那伽罗阇婆诃沙诃 叉奇提婆提罗帝 毗枚大迹閦 毗诃四婆咛阿婆婆四质多罗速和尼那求四多 阿婆由那伽罗除阿四修跋罗萨帝奴阿伽佛陀洒 失罗咛婆耶忧罗头婆延楼素槃㝹佛头舍罗㝹伽类楼
尔时。世尊为阿修罗而结咒曰。
祇陀跋阇诃谛 三物第阿修罗阿失陀婆 延地婆三娑四 伊第阿陀提婆摩天地伽黎妙 摩诃秘摩 阿修罗陀那秘罗陀鞞摩质兜楼 修质谛丽 婆罗诃黎无夷连那婆 舍黎阿细跋黎弗多罗那萨鞞鞞楼耶那那迷 萨那迷谛婆黎细如罗耶跋兜楼伊诃菴婆罗迷三摩由伊陀那跋陀若比丘那三弥涕泥拔
尔时。世尊复为诸天而结咒曰。
阿浮 提婆 萆犁醯陛 提豫 婆由 多陀㝹 跋楼㝹 婆楼尼 世帝苏弥 耶舍阿头 弥多罗婆 伽罗那移婆 阿逻提婆 摩天梯与 陀舍提舍伽 予萨鞞 那难多罗婆跋那 伊地槃大仇地 槃那槃大 耶舍卑㝹 暮陀婆那陀阿醯揵大 比丘那 婆未弟 婆尼 鞞弩 提步 舍伽利 阿醯地 勇迷 那利帝隶富罗息几大 阿陀蔓 陀罗 婆罗鞞旃大苏婆尼捎提婆 阿陀旃陀富罗翅大 苏黎耶苏婆尼捎 提婆 阿陀苏提耶 富罗翅大 摩伽陀 婆苏因 图栌阿头 释拘 富罗大栌 叔伽 伽罗摩 罗那阿大 鞞摩尼婆 呜婆提奇诃 波罗无诃 鞞波罗 微那阿尼 萨陀摩多 阿诃黎 弥沙阿尼钵仇㝹叹奴阿 栌余提舍阿醯跋沙 赊摩 摩诃赊摩 摩㝹沙阿 摩㝹䟽多摩 乞陀波头洒阿陀 摩㝹波头洒阿 醯阿罗夜 提婆 阿陀黎陀夜 婆和波罗 摩阿波罗阿陀 提婆 摩天梯夜差摩 兜率陀 夜摩 伽沙尼阿尼 蓝鞞蓝婆折帝 树提那摩伊洒念摩罗提 阿陀醯波罗念弥大 阿醯 婆醯 提婆阇兰提阿奇 尸呼婆摩阿栗吒栌耶 呜摩浮浮尼婆和远遮婆陀暮 阿周陀阿尼 输豆尼栌耶㝹阿头阿逻 毗沙门伊洒
此是六十天种。尔时。世尊复为六十八五通婆罗门结咒曰。
罗耶黎沙耶诃醯揵大婆尼 伽毗罗跋兜鞞地阇㝹阿头差暮萨提 鸯祇鞞地牟尼阿头闭黎耶差伽 尸黎沙婆诃若㝹阿头梵摩提婆提那婆鞞地牟尼阿头 拘萨梨伊尼栌摩阇逻 鸯祇罗野般阇楼阿楼鸣猿头 摩诃罗野阿提拘楼秘㝹阿头 六闭俱萨梨阿楼伽陵倚伽夷罗檀醯罗否符野福都卢黎洒先陀步 阿头 阿提那伽否婆诃移伽耶罗野多他阿伽度 婆罗蔓陀㝹迦牧罗野阿头 因陀罗楼迷婆迦符陀栌暮摩伽醯阿敕伤俱卑兮阿头醯兰若伽否鞞黎味余黎多他阿伽度 阿醯婆好罗予弥都卢多他阿伽度 婆斯佛离首陀罗予多他阿伽度 伊黎耶差摩诃罗予先陀步多他阿伽度 般阇婆予婆黎地翅帝罗予多他阿伽度 郁阿兰摩诃罗予便被婆黎摩黎输婆醯大 那摩阿槃地苫摩利罗罗予阿具斯利陀那婆地阿头 翅鞞罗予伽尸伊眤弥眤摩诃罗予优婆楼多他阿伽度 跋陀婆利摩诃罗予俱萨黎摩提输尸汉提苫婆利罗予修陀楼多陀阿伽度 阿因头楼阿头摩罗予余苏利与他鞞地提步阿呵鞞利四阿头 恒河耶楼波目遮耶暮阿夷㝹阿头一摩耶舍枇那婆 差摩罗予何黎揵度余枇度钵支余是数波那路摩苏罗予耶赐多由醯兰若苏槃那秘愁度致夜数罗舍 波罗鞞陀郁陀婆诃婆洒婆诃婆婆谋婆诃婆贪覆赊大赊佉阇沙丽罗陀 那磨那枝哆哆逻乾沓婆 沙诃婆萨多提苏鞞罗予阿醯提度 比丘三弥地婆尼地波尼
尔时。复有千五十婆罗门。如来亦为结咒。时。此世界第一梵王及诸梵天皆有神通。有一梵童子名曰提舍。有大神力。复有十万余梵天王。各与眷属围绕而来。复越千世界。有大梵王见诸大众在世尊所。寻与眷属围绕而来。
尔时。魔王见诸大众在世尊所。怀毒害心。即自念言。我当将诸鬼兵往坏彼众。围绕尽取。不令有遗。时。即召四兵。以手拍车。毂声如霹雳。诸有见者无不惊怖。放大风雨.雷电.霹雳。向迦维林围绕大众。
佛告诸比丘乐此众者。汝等当知。今日魔众怀恶而来。于是颂曰。
汝今当敬顺 建立于佛法
当灭此魔众 如象坏苇丛
专念无放逸 具足于净戒
定意自惟念 善护其志意
若于正法中 能不放逸者
则度老死地 永尽诸苦本
诸弟子闻已 当勤加精进
超度于众欲 一毛不倾动
此众为最胜 有大智名闻
弟子皆勇猛 为众之所敬
尔时。诸天.神.鬼.五通仙人皆集迦维园中。见魔所为。怪未曾有。佛说此法时。八万四千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诸天.龙.鬼.神.阿修罗.迦楼罗.真陀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阿摩昼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俱萨罗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至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即于彼伊车林中止宿。
时。有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止郁伽罗村。其村丰乐。人民炽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三部旧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又能善解大人相法.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第一摩纳弟子名阿摩昼。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三部旧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亦能善解大人相法.祭祀仪礼。亦有五百摩纳弟子。教授不废。与师无异。
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至伊车能伽罗拘萨罗婆罗门村。止伊车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善。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亲觐。我今宁可观沙门瞿昙。为定有三十二相。名闻流布。为称实不。审以何缘得见佛相。复作是念言。今我弟子阿摩昼。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三部旧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又能善解大人相法.祭祀仪礼。唯有此人可使观佛。知相有无。
时。婆罗门即命弟子阿摩昼而告之曰。汝往观彼沙门瞿昙。为定有三十二相。为虚妄耶。
时。阿摩昼寻白师言。我以何验观瞿昙相。知其虚实。
师即报曰。我今语汝。若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必趣二处。无有疑也。若在家。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以法治化统领民物。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典兵宝。王有千子。勇猛多智。降伏怨敌。兵杖不用。天下太平。国内民物无所畏惧。若其不乐世间出家求道。当成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以此可知瞿昙虚实。
时。阿摩昼受师教已。即严驾宝车。将五百摩纳弟子。清旦出村。往诣伊车林。到已下车。步进诣世尊所。佛坐彼立。佛立彼坐。于其中间共谈义理。佛告摩纳曰。汝曾与诸耆旧长宿大婆罗门如是论耶。
摩纳白佛。此为何言。
佛告摩纳。我坐汝立。我立汝坐。中间共论。汝师论法常如是耶。
摩纳白佛言。我婆罗门论法。坐则俱坐。立则俱立。卧则俱卧。今诸沙门毁形鳏独。卑陋下劣。习黑冥法。我与此辈共论义时。坐起无在。
尔时。世尊即语彼言。卿摩纳未被调伏。
时。摩纳闻世尊称卿。又闻未被调伏。即生忿恚。毁谤佛言。此释种子。好怀嫉恶。无有义法。
佛告摩纳。诸释种子。何过于卿。
摩纳言。昔我一时为师少缘。在释种迦维罗卫国。时。有众多诸释种子。以少因缘集在讲堂。遥见我来。轻慢戏弄。不顺仪法。不相敬待。
佛告摩纳。彼诸释子治在本国。游戏自恣。犹如飞鸟自于巢林。出入自在。诸释种子自于本国。游戏自在。亦复如是。
摩纳白佛言。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其彼三姓。常尊重.恭敬.供养婆罗门。彼诸释子义不应尔。彼释斯细.卑陋.下劣。而不恭敬我婆罗门。
尔时。世尊默自念言。此摩纳子。数数毁骂言及斯细。我今宁可说其本缘调伏之耶。佛告摩纳。汝姓何等。
摩纳答言。我姓声王。
佛告摩纳。汝姓尔者。则为是释迦奴种。
时。彼五百摩纳弟子。皆举大声而语佛言。勿说此言。谓此摩纳为释迦奴种。所以者何。此大摩纳。真族姓子。颜貌端正。辩才应机。广博多闻。足与瞿昙往反谈论。
尔时。世尊告五百摩纳。若汝师尽不如汝言者。当舍汝师共汝论义。若汝师有如上事如汝言者。汝等宜默。当共汝师论。
时。五百摩纳白佛言。我等尽默。听共师论。时。五百摩纳尽皆默然。
尔时。世尊告阿摩昼。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王名懿摩。王有四子。一名面光。二名象食。三名路指。四名庄严。其王四子少有所犯。王摈出国到雪山南。住直树林中。其四子母及诸家属。皆追念之。即共集议。诣懿摩王所。白言。大王。当知我等与四子别久。欲往看视。王即告曰。欲往随意。时。母眷属闻王教已。即诣雪山南直树林中。到四子所。时诸母言。我女与汝子。汝女与我子。即相配匹遂成夫妇。后生男子。容貌端正。
时。懿摩王闻其四子诸母与女共为夫妇。生子端正。王即欢喜。而发此言。此真释子。真释童子能自存立。因此名释在直树林。故名释。懿。懿摩王即释种先也。王有青衣。名曰方面。颜貌端正。与一婆罗门交通。遂便有身。生一摩纳子。堕地能言。寻语父母。当洗浴我。除诸秽恶。我年大已。自当报恩。以其初生能言。故名声王。如今初生有能言者。人皆怖畏。名为可畏。彼亦如是。生便能言。故名声王。从此已来。婆罗门种遂以声王为姓。
又告摩纳。汝颇从先宿耆旧大婆罗门。闻此种姓因缘以不。
时。彼摩纳默然不对。如是再问。又复不对。佛至三问。语摩纳言。吾问至三。汝宜速答。设不答者。密迹力士手执金杵在吾左右。即当破汝头为七分。
时。密迹力士手执金杵。当摩纳头上虚空中立。若摩纳不时答问。即下金杵碎摩纳首。佛告摩纳。汝可仰观。
摩纳仰观。见密迹力士手执金杵立虚空中。见已恐怖。衣毛为竖。即起移坐附近世尊。依恃世尊为救为护。白世尊言。世尊当问。我今当答。
佛即告摩纳。汝曾于先宿耆旧大婆罗门。闻说如是种姓缘不。
摩纳答言。我信曾闻。实有是事。
时。五百摩纳弟子。皆各举声自相谓言。此阿摩昼。实是释迦奴种也。沙门瞿昙所说真实。我等无状。怀轻慢心。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此五百摩纳后必怀慢。称彼为奴。今当方便灭其奴名。即告五百摩纳曰。汝等诸人。慎勿称彼为奴种也。所以者何。彼先婆罗门是大仙人。有大威力。伐声摩王索女。王以畏故。即以女与。由佛此言得免奴名。
尔时。世尊告阿摩昼曰。云何。摩纳。若刹利女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若与一婆罗门为妻生子。摩纳。容貌端正。彼入刹利种。得坐受水诵刹利法不。
答曰。不得。
得父财业不。
答曰。不得。
得嗣父职不。
答曰。不得。
云何。摩纳。若婆罗门女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与刹利为妻。生一童子。颜貌端正。彼入婆罗门众中。得坐起受水不。
答曰。得。
得诵婆罗门法。得父遗财。嗣父职不。
答曰。得。
云何。摩纳。若婆罗门摈婆罗门投刹利种者。宁得坐起受水。诵刹利法不。
答曰。不得。
得父遗财。嗣父职不。
答曰。不得。
若刹利种摈刹利投婆罗门。宁得坐起受水。诵婆罗门法。得父遗财。嗣父职不。
答曰。得。
是故。摩纳。女中刹利女胜。男中刹利男胜。非婆罗门也。
梵天躬自说偈言。
刹利生中胜 种姓亦纯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胜
佛告摩纳。梵天说此偈。实为善说。非不善也。我所然可。所以者何。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亦说此义。
刹利生中胜 种姓亦纯真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胜
摩纳白佛言。瞿昙。何者是无上士。明行具足。
佛告摩纳。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摩纳。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一切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王中。独觉自证。为人说法。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味具足。开清净行。若居士.居士子及余种姓。闻正法者即生信乐。以信乐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家。妻子系缚。不得清净纯修梵行。今者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于异时。舍家财产。捐弃亲族。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与出家人同舍饰好。具诸戒行。不害众生。
舍于刀杖。怀惭愧心。慈念一切。是为不杀。舍窃盗心。不与不取。其心清净。无私窃意。是为不盗。舍离淫欲。净修梵行。殷勤精进。不为欲染。洁净而住。是为不淫。舍离妄语。至诚无欺。不诳他人。是为不妄语。舍离两舌。若闻此语。不传至彼。若闻彼语。不传至此。有离别者。善为和合。使相亲敬。凡所言说。和顺知时。是为不两舌。舍离恶口。所言粗犷。喜恼他人。令生忿结。舍如是言。言则柔软不生怨害。多所饶益。众人敬爱。乐闻其言。是为不恶口。舍离绮语。所言知时。诚实如法。依律灭诤。有缘而言。言不虚发。是为舍离绮语。舍于饮酒。离放逸处。不着香华璎珞。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不坐高床。非时不食。金银七宝不取不用。不娶妻妾。不畜奴婢.象马.车牛.鸡犬.猪羊.田宅.园观。不为虚诈斗秤欺人。不以手拳共相牵抴。亦不抵债。不诬誷人。不为伪诈。舍如是恶。灭于诤讼诸不善事。行则知时。非时不行。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度身而衣趣足而已。法服应器常与身俱。犹如飞鸟羽翮随身。比丘无余亦复如是。
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更求储积。衣服饮食无有厌足。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自营生业。种殖树木。鬼神所依。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杂宝.高广大床.种种纹绣.綩綖被褥。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庄严。酥油摩身。香水洗沐。香粖自涂。香泽梳头。着好华鬘。染目绀色。拭面庄饰。镮纽澡洁。以镜自照。杂色革屣。上服纯白。刀杖.侍从.宝盖.宝扇.庄严宝车。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专为嬉戏。棋局博奕。八道.十道.百道。至一切道。种种戏笑。入我法者。无如此事。
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说遮道无益之言。王者.战斗.军马之事。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园观事。及论卧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之事。又说入海采宝之事。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但作邪命。谄谀美辞。现相毁訾。以利求利。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共诤讼。或于园观。或在浴池。或于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经律。汝无所知。我趣正道。汝向邪径。以前着后。以后着前。我能忍汝。汝不能忍。汝所言说。皆不真正。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入我法者。无如此事。
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为使命。若为王.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通信使。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为。或教他为。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习战阵斗诤之事。或习刀杖.弓矢之事。或斗鸡犬.猪羊.象马.牛驼诸畜。或斗男女。及作众声。贝声.鼓声.歌声.舞声。缘幢倒绝。种种技戏。入我法者。无如此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占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此事。
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或能令住。种种魇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盲聋瘖痖。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为善咒。或为医方.针灸.药石。疗治众病。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鸟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别死生书。或读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入我法者。无如是事。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占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日月薄食。或言星食。或言不食。如是善瑞。如是恶徴。入我法者。无如是事。
摩纳。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国胜彼。彼国不如。或言彼国胜此。此国不如。占相吉凶。说其盛衰。入我法者。无如是事。但修圣戒。无染着心。内怀喜乐。目虽见色而不取相。眼不为色之所拘系。坚固寂然。无所贪着。亦无忧患。不漏诸恶。坚持戒品。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御六触。护持调伏。令得安隐。犹如平地驾驷马车。善调御者。执鞭持控。使不失辙。比丘如是御六根马。安隐无失。彼有如是圣戒。得圣诸根。食知止足。亦不贪味。趣以养身。令无苦患而不贡高。调和其身。令故苦灭。新苦不生。有力无事。令身安乐。犹如有人以药涂疮趣使疮差。不求饰好。不以自高。摩纳。比丘如是。食足支身。不怀慢恣。又如膏车。欲使通利以用运载。有所至到。比丘如是。食足支身。欲为行道。
摩纳。比丘如是成就圣戒。得圣诸根。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进觉悟。又于昼日。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彼于初夜。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乃至中夜。偃右胁而卧。念当时起。系想在明。心无错乱。至于后夜。便起思惟。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比丘有如是圣戒具足。得圣诸根。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勤觉悟。常念一心。无有错乱。
云何比丘念无错乱。如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念无错乱。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譬如有人与大众行。若在前行。若在中.后行。常得安隐。无有怖畏。摩纳。比丘如是行步出入。至于语默。常念一心。无有忧畏。
比丘有如是圣戒。得圣诸根。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勤觉悟。常念一心。无有错乱。乐在静处.树下.冢间。若在山窟。或在露地及粪聚间。至时乞食。还洗手足。安置衣钵。结跏趺坐。端身正意。系念在前。除去悭贪。心不与俱。灭瞋恨心。无有怨结。心住清净。常怀慈愍。除去睡眠。系想在明。念无错乱。断除调戏。心不与俱。内行寂灭。灭调戏心。断除疑惑。已度疑网。其心专一。在于善法。譬如僮仆。大家赐姓。安隐解脱。免于仆使。其心欢喜。无复忧畏。
又如有人举财治生。大得利还。还本主物。余财足用。彼自念言。我本举财。恐不如意。今得利还。还主本物。余财足用。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如人久病。从病得瘥。饮食消化。色力充足。彼作是念。我先有病。而今得瘥。饮食消化。色力充足。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又如人久闭牢狱。安隐得出。彼自念言。我先拘闭。今已解脱。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又如有人多持财宝。经大旷野。不遭贼盗。安隐得过。彼自念言。我持财宝过此险难。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其心安乐。
摩纳。比丘有五盖自覆。常怀忧畏亦复如是。如负债人.久病在狱.行大旷野。自见未离。诸阴盖心。覆蔽闇冥。慧眼不明。彼即精勤舍欲.恶不善法。与觉.观俱。离生喜.乐。得入初禅。彼以喜乐润渍于身。周遍盈溢。无不充满。如人巧浴器盛众药。以水渍之。中外俱润。无不周遍。比丘如是得入初禅。喜乐遍身。无不充满。如是。摩纳。是为最初现身得乐。所以者何。斯由精进。念无错乱。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于觉.观。便生为信。专念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彼已一心喜乐润渍于身。周遍盈溢。无不充满。犹如山顶凉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即此池中出清净水。还自浸渍。无不周遍。摩纳。比丘如是入第二禅。定生喜.乐。无不充满。是为第二现身得乐。
彼舍喜.住护。念不错乱。身受快乐。如圣所说。起护念乐。入第三禅。彼身无喜。以乐润渍。周遍盈溢。无不充满。譬如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头摩华.芬陀利华始出淤泥而未出水。根茎枝叶润渍水中。无不周遍。摩纳。比丘如是入第三禅。离喜.住乐。润渍于身。无不周遍。此是第三现身得乐。
彼舍喜.乐。忧.喜先灭。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身心清净。具满盈溢。无不周遍。犹如有人沐浴清洁。以新白氎被覆其身。举体清净。摩纳。比丘如是入第四禅。其心清净。充满于身。无不周遍。又入第四禅。心无增减。亦不倾动。住无爱恚.无动之地。譬如密室。内外涂治。坚闭户扃。无有风尘。于内燃灯无触娆者。其灯焰上恬然不动。摩纳。比丘如是入第四禅。心无增减。亦不倾动。住无爱恚.无动之地。此是第四现身得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不懈。念不错乱。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得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自于身中起变化心。化作异身。支节具足。诸根无阙。彼作是观。此身色四大化成彼身。此身亦异。彼身亦异。从此身起心。化成彼身。诸根具足。支节无阙。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鞘异刀异。而刀从鞘出。又如有人合麻为绳。彼作是念。麻异绳异。而绳从麻出。又如有人箧中出蛇。彼作是念。箧异蛇异。而蛇从箧出。又如有人从簏出衣。彼作是念。簏异衣异。而衣从簏出。摩纳。比丘亦如是。此是最初所得胜法。所以者何。斯由精进。念不错乱。乐静闲居之所得也。
彼已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从己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诸根.支节具足。彼作是观。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从化而有。此身亦异。彼身亦异。此心在此身中。依此身住。至化身中。譬如琉璃.摩尼。莹治甚明。清净无秽。若以青.黄.赤綖贯之。有目之士置掌而观。知珠异綖异。而綖依于珠。从珠至珠。摩纳。比丘观心依此身住。至彼化身亦复如是。此是比丘第二胜法。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神通智证。能种种变化。变化一身为无数身。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身能飞行。石壁无碍。游空如鸟。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积。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譬如陶师善调和泥。随意所在。造作何器。多所饶益。亦如巧匠善能治木。随意所造。自在能成。多所饶益。又如牙师善治象牙。亦如金师善炼真金。随意所造。多所饶益。摩纳。比丘如是。定心清净。住无动地。随意变化。乃至手扪日月。立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胜法。
彼以心定。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证天耳智。彼天耳净。过于人耳。闻二种声。天声.人声。譬如城内有大讲堂。高广显敞。有聪听人居此堂内。堂内有声。不劳听功。种种悉闻。比丘如是。以心定故。天耳清净。闻二种声。摩纳。此是比丘第四胜法。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证他心智。彼知他心有欲无欲.有垢无垢.有痴无痴.广心狭心.小心大心.定心乱心.缚心解心.上心下心。至无上心皆悉知之。譬如有人清水自照。好恶必察。比丘如是。以心净故。能知他心。摩纳。此是比丘第五胜法。
彼以心定。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宿命智证。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能忆一生至无数生。劫数成败.死此生彼.名姓种族.饮食好恶.寿命长短.所受苦乐.形色相貌皆悉忆识。譬如有人。从己村落至他国邑。在于彼处。若行若住。若语若默。复从彼国至于余国。如是展转便还本土。不劳心力。尽能忆识所行诸国。从此到彼。从彼到此。行住语默。皆悉忆之。摩纳。比丘如是。能以定心清净无秽。住无动地。以宿命智能忆宿命无数劫事。此是比丘得第一胜。无明永灭。大明法生。闇冥消灭。光曜法生。此是比丘宿命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无错乱。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处。一心修习见生死智证。彼天眼净。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从彼生此.形色好丑.善恶诸果.尊贵卑贱.随所造业报应因缘皆悉知之。此人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诽谤贤圣。信邪倒见。身败命终。堕三恶道。此人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谤贤圣。见正信行。身坏命终。生天.人中。以天眼净。见诸众生随所业缘。往来五道。譬如城内高广平地。四交道头起大高楼。明目之士在上而观。见诸行人东西南北。举动所为皆悉见之。摩纳。比丘如是。以定心清净。住无动处。见生死智证。以天眼净。尽见众生所为善恶。随业受生。往来五道皆悉知之。此是比丘得第二明。断除无明。生于慧明。舍离闇冥。出智慧光。此是见众生生死智证明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乐独闲居之所得也。
彼已定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不动地。一心修习无漏智证。彼如实知苦圣谛。如实知有漏有漏集有漏尽。如实知趣漏尽道。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譬如清水中。有木石.鱼鳖水性之属东西游行。有目之士明了见之。此是木石。此是鱼鳖。摩纳。比丘如是。以定心清净。至无动地。得无漏智证。乃至不受后有。此是比丘得第三明。断除无明。生于慧明。舍离闇冥。出大智光。是为无漏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错乱。乐独闲居之所得也。摩纳。是为无上明行具足。于汝意云何。如是明行为是。为非。
佛告摩纳。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四方便。云何为四。摩纳。或有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持斫负笼。入山求药。食树木根。是为。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第一方便。云何。摩纳。此第一方便。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而更诽谤。轻骂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复次。摩纳。有人不能得无上明行具足。而手执澡瓶。持杖策术。入山林中。食自落果。是为。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第二方便。云何。摩纳。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而更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复次。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舍前采药及舍落果。还来向村依附人间。起草庵舍。食草木叶。摩纳。是为不得明行具足。而行第三方便。云何。摩纳。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而更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是为第三方便。复次。摩纳。不得无上明行具足。不食药草。不食落果。不食草叶。而于村城起大堂阁。诸有东西南北行人过者随力供给。是为不得无上明行具足。而行第四方便。云何。摩纳。汝及汝师行此法不。
答曰。不也。
佛告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而更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云何。摩纳。诸旧婆罗门及诸仙人多诸技术。赞叹称说本所诵习。如今婆罗门所可讽诵称说。一.阿咤摩。二.婆摩。三.婆摩提婆。四.鼻波密多。五.伊兜濑悉。六.耶婆提伽。七.婆婆婆悉吒。八.迦叶。九.阿楼那。十.瞿昙。十一.首夷婆。十二.孙陀罗。如此诸大仙.婆罗门皆掘堑建立堂阁。如汝师徒今所居止不。
答曰。不也。
彼诸大仙颇起城郭。围绕舍宅。居止其中。如汝师徒今所止不。答曰。不也。
彼诸大仙颇处高床重褥。綩綖细软。如汝师徒今所止不。
答曰。不也。
彼诸大仙颇以金银.璎珞.杂色花鬘.美女自娱。如汝师徒不。彼诸大仙颇驾乘宝车。持戟导引。白盖自覆。手执宝拂。着杂色宝屣。又着金鬘白氎。如汝师徒今所服不。
答曰。不也。
摩纳。汝自卑微。不识真伪。而更诽谤。轻慢释子。自种罪根。长地狱本。云何。摩纳。如彼诸大仙.旧婆罗门。赞叹称说本所讽诵。如今婆罗门所可称说讽诵阿咤摩等。若传彼所说。以教他人。欲望生梵天者。无有是处。犹如。摩纳。王波斯匿与人共议。或与诸王。或与大臣.婆罗门.居士共论。余细人闻。入舍卫城。遇人便说波斯匿王有如是语。云何。摩纳。王与是人共言议不。
答曰。不也。
摩纳。此人讽诵王言以语余人。宁得为王作大臣不。
答曰。无有是处。
摩纳。汝等今日传先宿.大仙.旧婆罗门。语讽诵教人。欲至生梵天者。无有是处。云何。摩纳。汝等受他供养。能随法行不。
答曰。如是。瞿昙。受他供养。当如法行。
摩纳。汝师沸伽罗娑罗门受王村封。而与王波斯匿共论议时。说三不要论无益之言。不以正事共相谏晓。汝今自观及汝师过。且置是事。但当求汝所来因缘。
摩纳即时举目观如来身。求诸相好。尽见余相。唯不见二相。心即怀疑。尔时。世尊默自念言。今此摩纳不见二相。以此生疑。即出广长舌相。舐耳覆面。时。彼摩纳复疑一相。世尊复念。今此摩纳犹疑一相。即以神力。使彼摩纳独见阴马藏。尔时。摩纳尽见相已。乃于如来无复狐疑。即从座起。绕佛而去。
时。沸伽罗婆罗门立于门外。遥望弟子。见其远来。逆问之言。汝观瞿昙实具相不。功德神力实如所闻不。
即白师言。瞿昙沙门三十二相皆悉具足。功德神力实如所闻。
师又问曰。汝颇与瞿昙少语议不。
答曰。实与瞿昙言语往返。
师又问曰。汝与瞿昙共论何事。
时。摩纳如共佛论。具以白师。师言。我遂得聪明弟子致使如是者。我等将入地狱不久。所以者何。汝语诸欲胜毁呰瞿昙。使之不悦。于我转疏。汝与聪明弟子致使如是。使我入地狱不久。于是。其师怀忿结心。即蹴摩纳令堕。师自乘车。时。彼摩纳当堕车时。即生白癞。
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仰观日已。然自念言。今觐沙门瞿昙。非是时也。须待明日。当往觐问。于明日旦。严驾宝车。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诣伊车林中。下车步进。到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仰观如来身。具见诸相。唯不见二相。
时。婆罗门疑于二相。佛知其念。即出广长舌相。舐耳覆面。时。婆罗门又疑一相。佛知其念。即以神力。使见阴马藏。时。婆罗门具见如来三十二相。心即开悟。无复狐疑。寻白佛言。若我行时。中路遇佛。少停止乘。当知我已礼敬世尊。所以者何。我受他村封。设下乘者。当失此封。恶声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下乘。解剑退盖。并除幢麾。澡瓶履屣。当知我已礼敬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故有五威仪。若礼拜者。即失所封。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若我在众见佛起者。若偏露右臂。自称姓字。则知我已敬礼如来。所以者何。我受他封。若礼拜者。则失封邑。恶名流布。
又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当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知以许可。即从座起。不觉礼佛绕三匝而去。归设饮食。供膳既办。还白。时到。
尔时。世尊着衣持钵。与诸大众千二百五十人往诣其舍。就座而坐。
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以种种甘膳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时婆罗门右手执弟子阿摩昼臂至世尊前言。唯愿如来听其悔过。唯愿如来听其悔过。如是至三。又白佛言。犹如善调象马。犹有蹶倒还复正路。此人如是。虽有漏失。愿听悔过。
佛告婆罗门。当使汝受命延长。现世安隐。使汝弟子白癞得除。佛言适讫。时彼弟子白癞即除。
时。婆罗门以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氎。易为受染。沸伽娑罗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决定道果。不信余道。得无所畏。即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法及比丘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哀愍我故。受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许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种种供养佛及大众。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沸伽罗娑罗婆罗门遇病命终。时诸比丘闻此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便取命终。各自念。此命终。为生何趣。尔时。众比丘往至世尊所。礼佛已。一面坐。白佛言。彼婆罗门于七日中供养佛已。身坏命终。当生何处。
佛告比丘。此族姓子诸善普集。法法具足。不违法行。断五下结。于彼便般涅槃。不来此世。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梵动经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摩竭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诣竹林止宿。在王堂上。时。有梵志名曰善念。善念弟子名梵摩达。师徒常共随佛后行。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佛.法及比丘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共相违背。所以者何。斯由异习.异见.异亲近故。
尔时。众多比丘于乞食后集会讲堂。作如是论。甚奇。甚特。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志意所趣。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达随逐如来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谤佛.法及与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师徒二人各怀异心。异见.异习.异亲近故。
尔时。世尊于静室中以天耳净过于人耳。闻诸比丘有如是论。世尊于净室起诣讲堂所。大众前坐。知而故问。诸比丘。汝等以何因缘集此讲堂。何所论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我等于乞食后集此讲堂。众共议言。甚奇。甚特。如来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及弟子梵摩达常随如来及与众僧。而善念以无数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弟子梵摩达以无数方便称赞如来及法.众僧。所以者何。以其异见.异习.异亲近故。向集讲堂议如是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所以者何。若诽谤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怀忿结心。起害意者。则自陷溺。是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比丘若称誉佛及法.众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为欢喜庆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欢喜心。即为陷溺。是故汝等不应生喜。所以者何。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不达深义。直以所见如实赞叹。
云何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直以所见如实称赞。彼赞叹言。沙门瞿昙灭杀.除杀。舍于刀杖。怀惭愧心。慈愍一切。此是小缘威仪戒行。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又叹。沙门瞿昙舍不与取。灭不与取。无有盗心。又叹。沙门瞿昙舍于淫欲。净修梵行。一向护戒。不习淫逸。所行清洁。又叹。沙门瞿昙舍灭妄语。所言至诚。所说真实。不诳世人。沙门瞿昙舍灭两舌。不以此言坏乱于彼。不以彼言坏乱于此。有诤讼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欢喜。有所言说不离和合。诚实入心。所言知时。沙门瞿昙舍灭恶口。若有粗言伤损于人。增彼结恨长怨憎者。如此粗言尽皆不为。常以善言悦可人心。众所爱乐。听无厌足。但说此言。沙门瞿昙舍灭绮语。知时之语.实语.利语.法语.律语.止非之语。但说是言。
沙门瞿昙舍离饮酒。不着香华。不观歌舞。不坐高床。非时不食。不执金银。不畜妻息.僮仆.婢使。不畜象.马.猪.羊.鸡.犬及诸鸟兽。不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不畜田宅种植五谷。不以手拳与人相加。不以斗秤欺诳于人。亦不贩卖券约断当。亦不取受抵债横生无端。亦不阴谋面背有异。非时不行。为身养寿。量腹而食。其所至处。衣钵随身。譬如飞鸟。羽翮身俱。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如余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更求储积。衣服饮食无有厌足。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自营生业。种植树木。鬼神所依。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杂宝.高广大床.种种文绣.氍毹毾[登*毛]綩綖被褥。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庄严。酥油摩身。香水洗浴。香末自涂。香泽梳头。着好华鬘。染目绀色。拭面庄严。镮纽澡洁。以镜自照。着宝革屣。上服纯白。戴盖执拂。幢麾庄严。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专为嬉戏。棋局博奕。八道.十道。至百千道。种种戏法以自娱乐。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说遮道无益之言。王者.战斗.军马之事。群僚.大臣.骑乘出入.游戏园观。及论卧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饮食.亲里之事。又说入海采宝之事。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但作邪命。谄谀美辞。现相毁呰。以利求利。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共诤讼。或于园观。或在浴池。或于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经律。汝无所知。我趣正道。汝趣邪径。以前着后。以后着前。我能忍。汝不能忍。汝所言说。皆不真正。若有所疑。当来问我。我尽能答。沙门瞿昙无如是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为使命。若为王.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通信使。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为。或教他为。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习战阵斗诤之事。或习刀杖.弓矢之事。或斗鸡犬.猪羊.象马.牛驼诸兽。或斗男女。或作众声。吹声.鼓声.歌声.舞声。缘幢倒绝。种种技戏。无不玩习。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占相男女。吉凶好丑。及相畜生。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此事。
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魇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驴马。亦能使人聋盲喑哑。现诸技术。叉手向日月。作诸苦行以求利养。沙门瞿昙无如是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或诵恶术。或诵善咒。或为医方.针炙.药石。疗治众疾。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为鬼咒。或诵刹利咒。或诵象咒。或支节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烧.鼠啮能为解咒。或诵知死生书。或诵梦书。或相手面。或诵天文书。或诵一切音书。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占相天时。言雨不雨。谷贵谷贱。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说地动.彗星.月蚀.日蚀。或言星蚀。或言不蚀。方面所在。皆能记之。沙门瞿昙无如此事。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或言彼国当胜。此国不如。占相吉凶。说其盛衰。沙门瞿昙无如是事。诸比丘。此是持戒小小因缘。彼寡闻凡夫以此叹佛。
佛告诸比丘。更有余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贤圣弟子能以此法赞叹如来。何等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贤圣弟子能以此法赞叹如来。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入六十二见中。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不能出过六十二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此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不能过十八见中。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在。此尽入四见中。于本劫本见言。我及世间常存。尽入四见。齐是不过。
彼沙门.婆罗门以何等缘。于本劫本见。起常论。言。我及世间常存。此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二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二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言。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八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以捷疾相智方便观察。谓为审谛。以己所见。以己辩才作是说。言。我及世间是常。此是四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此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如此一切尽入四见中。我及世间是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唯有如来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以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是时。此劫始成。有余众生福尽.命尽.行尽。从光音天命终。生空梵天中。便于彼处生爱着心。复愿余众生共生此处。此众生既生爱着愿已。复有余众生命.行.福尽。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空梵天中。其先生众生便作是念。我于此处是梵.大梵。我自然有。无能造我者。我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我独先有。余众生后来。后来众生。我所化成。其后众生复作是念。彼是大梵。彼能自造。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彼独先有。后有我等。我等众生。彼所化成。彼梵众生命.行尽已。来生世间。年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大梵者能自造作。无造彼者。尽知诸义典。千世界于中自在。最为尊贵。能为变化。微妙第一。为众生父。常住不变。而彼梵化造我等。我等无常变易。不得久住。是故当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谓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众生喜戏笑懈怠。数数戏笑以自娱乐。彼戏笑娱乐时。身体疲极便失意。以失意便命终。来生世间。年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自识本生。便作是言。彼余众生不数戏笑娱乐。常在彼处。永住不变。由我数戏笑故。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是故我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二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众生展转相看已。便失意。由此命终。来生世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识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众生以不展转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变。我等于彼数相看。数相看已便失意。致此无常。为变易法。我以此知。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此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彼以捷疾观察相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此实余虚。是为第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于四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半常半无常。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以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法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彼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此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边想。彼作是说。此世间有边。是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有边。是故知世间有边。此实余虚。是谓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起无边想。彼作是言。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无边。是故知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是第二见。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无边。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世间。谓上方有边。四方无边彼作是言。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观上方有边。四方无边。是故我知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是为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于观察。彼以捷疾观察智。以己智辩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是为第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此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起论。我及世间有边无边。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已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者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彼彼问时。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善恶有报耶.善恶无报耶。我以不见不知故。作如是说。善恶有报耶。无报耶。世间有沙门.婆罗门广博多闻。聪明智慧。常乐闲静。机辩精微。世所尊重。能以智慧善别诸见。设当问我诸深义者。我不能答。有愧于彼。于彼有畏。当以此答以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诸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初见。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不见不知为有他世耶。无他世耶。诸世间沙门.婆罗门以天眼知.他心智。能见远事。已虽近他。他人不见。如此人等能知有他世.无他世。我不知不见有他世.无他世。若我说者。则为妄语。我恶畏妄语。故以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第二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论。我不知不见何者为善。何者不善。我不知不见如是说是善.是不善。我则于此生爱。从爱生恚。有爱有恚。则有受生。我欲灭受。故出家修行。彼恶畏受。故以此为归依.为洲.为舍。为究竟道。彼设问者。当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第三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问异答异。于四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愚冥闇钝。他有问者。彼随他言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四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异问异答。于四见中。齐是不过。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异问异答。尽入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见处。如是持.如是执。亦知报应。如来所知又复过是。虽知不着。已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是为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使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何等是。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谓无因而出有此世间。彼尽入二见中。于本劫本见无因而出有此世间。于此二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本劫本见。谓无因而有。于此二见中。齐是不过。或有众生无想无知。若彼众生起想。则便命终。来生世间。渐渐长大。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识本所生。彼作是语。我本无今有忽然有。此世间本无.今有。此实余虚。是为初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谓无因有。于二见中。齐是不过。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捷疾相智。善能观察。彼以捷疾观察智观。以己智辩能如是说。此世间无因而有。此实余虚。此第二见。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无因而有。有此世间。于二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无因而有。尽入二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彼尽入是十八见中。本劫本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十八见。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彼尽入四十四见中。于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齐是不过。彼有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齐此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有想论。说世间有想。彼尽入十六见中。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十六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彼尽入十六见中。齐是不过。
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如是见。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有想。此实余虚。是为初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十六见中。齐是不过。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而一向有乐有想。此实余虚。我此终后。生而一向有苦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乐有苦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不苦不乐有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一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若干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少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无量想。此实余虚。是为十六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想论。说世间有想。于此十六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彼尽入八见中。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于此八见中。齐此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于八见中。齐此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论。我此终后。生有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无想。此实余虚。是为八见。若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无想论。说世间无想。彼尽入八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或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非想非非想论。说此世间非想非非想。彼尽入八见中。于末劫末见。作非想非非想论。说世间非想非非想。于八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生非想非非想论。说世间非想非非想。于八见中。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此终后。生有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色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有边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有言。我此终后。生非有边非无边非有想非无想。此实余虚。是为八见。若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生非有想非无想论。说世间非有想非无想。尽入八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彼尽入七见中。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起断灭论。说众生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论。作如是见。我身四大.六入。从父母生乳餔养育。衣食成长。摩扪拥护。然是无常。必归磨灭。齐是名为断灭。第一见也。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我不得名断灭。我欲界天断灭无余。齐是为断灭。是为二见。或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非断灭。我色界化身。诸根具足。断灭无余。是为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空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识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不用处断灭。有言。此非断灭。我无色有想无想处断灭。是第一断灭。是为七见。诸有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末劫末见。言此众生类断灭无余。于七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复有余甚深微妙大法光明。何等法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现在生泥洹论。说众生现在有泥洹。彼尽入五见中。于末劫末见说现在有泥洹。于五见中。齐是不过。彼沙门.婆罗门因何事于末劫末见。说众生现有泥洹。于五见中。齐是不过。诸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见。作是论。说。我于现在五欲自恣。此是我得现在泥洹。是第一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此名现在泥洹。是第二见。
复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灭有觉.观。内喜.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齐是名现在泥洹。是为第三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复有现在泥洹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除念.舍.喜.住乐。护念一心。自知身乐。贤圣所说。入第三禅。齐是名现在泥洹。是为第四见。复有沙门.婆罗门作是说。言。此是现在泥洹。非不是。现在泥洹复有微妙第一。汝所不知。独我知耳。如我乐灭.苦灭。先除忧.喜。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此名第一泥洹。是为第五见。若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生现在泥洹论。于五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亦复如是。
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四十四见中。齐是不过。唯佛能知此诸见处。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尽入此六十二见中。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于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唯如来知此见处。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生常论。说。我.世间是常。彼沙门.婆罗门于此生智。谓异信.异欲.异闻.异缘.异觉.异见.异定.异忍。因此生智。彼以希现则名为受。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生常论。言。世间是常。彼因受缘。起爱生爱而不自觉知。染著于爱。为爱所伏。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生常论。言。世间是常。彼因触缘故。若离触缘而立论者。无有是处。乃至现在泥洹。亦复如是。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各随所见说。彼尽入六十二见中。各随所见说。尽依中在中。齐是不过。犹如巧捕鱼师。以细目网覆小池上。当知池中水性之类。皆入网内。无逃避处。齐是不过。诸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所说。尽入六十二见中。齐是不过。
若比丘于六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而知。则为最胜。出彼诸见。如来自知生死已尽。所以有身。为欲福度诸天.人故。若其无身。则诸天.世人无所恃怙。犹如多罗树断其头者。则不复生。佛亦如是。已断生死。永不复生。
当佛说此法时。大千世界三反六种震动。尔时。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此法甚深。当以何名。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当名此经为义动.法动.见动.魔动.梵动。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种德经第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鸯伽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止宿瞻婆城伽伽池侧。
时。有婆罗门。名曰种德。住瞻婆城。其城人民众多。炽盛丰乐。波斯匿王即封此城与种德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候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时。瞻婆城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觐现。今我宁可往与相见。作此言已。即共相率。出瞻婆城。队队相随。欲往诣佛。
时。种德婆罗门在高台上。遥见众人队队相随。故问侍者。彼诸人等以何因缘队队相随。欲何所至。
侍者白言。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人说。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此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聚相随。欲往问讯瞿昙沙门。
尔时。种德婆罗门即敕侍者。汝速持我声。往语诸人。卿等小住。须我往至。当共俱诣彼瞿昙所。
时。彼侍者即以种德声。往语诸人言。诸人且住。须我往到。当共俱诣彼瞿昙所。
时。诸人报侍者言。汝速还白婆罗门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
侍者还白。诸人已住。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时。种德婆罗门即便下台。至中门立。
时。有余婆罗门五百人。以少因缘。先集门下。见种德婆罗门来。皆悉起迎问言。大婆罗门。欲何所至。
种德报言。有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是真人宜往觐现。我今欲往至彼相见。
时。五百婆罗门即白种德言。勿往相见。所以者何。彼应诣此。此不应往。今大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若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相吉凶.祭祀仪礼。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颜貌端正。得梵色像。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戒德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又大婆罗门所言柔和。辩才具足。义味清净。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为大师。弟子众多。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常教授五百婆罗门。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四方学者皆来请受。问诸技术祭祀之法。皆能具答。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恭敬供养。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富有财宝。库藏盈溢。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智慧明达。所言通利。无有怯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尔时。种德告诸婆罗门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我具有此德。非不有也。汝当听我说。沙门瞿昙所有功德。我等应往彼。彼不应来。沙门瞿昙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彼成就此法者。我等应往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颜貌端正。出刹利种。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生尊贵处。出家为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光色具足。种姓真正。出家修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生财富家。有大威力。出家为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具贤圣戒。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善于言语柔软和雅。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为众导师。弟子众多。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永灭欲爱。无有卒暴。忧畏已除。衣毛不竖。欢喜和悦。见人称善。善说行报。不毁余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恒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礼敬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礼敬供养。亦为梵婆罗门.多利遮婆罗门.锯齿婆罗门.首迦摩纳都耶子所见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为诸声闻弟子之所宗奉。礼敬供养。亦为诸天.余鬼神众之所恭敬。释种.俱利.冥宁.跋祇.末罗.酥摩皆悉宗奉。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授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等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弟子受三自归五戒。不杀。诸天.释种.俱利等。皆受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游行之时。为一切人恭敬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城郭聚落。为人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非人.鬼神不敢触娆。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其处人民皆见光明。闻天乐音。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若欲去时。众人恋慕。涕泣而送。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时。父母涕泣。爱惜恋恨。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少壮出家。舍诸饰好.象马.宝车.五欲.璎珞。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若其在家。当居四天下。统领民物。我等皆属。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明解梵法。能为人说。亦与梵天往返言语。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三十二相皆悉具足。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智慧通达。无有怯弱。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彼瞿昙今来至此瞻婆城伽伽池侧。于我为尊。又是贵客。宜往亲觐。
时。五百婆罗门白种德言。甚奇。甚特。彼之功德乃能如是耶。若彼于诸德中能成一者尚不应来。况今尽具。宜尽相率。共往问讯。
种德答言。汝欲行者。宜知是时。
时。种德即严驾宝车。与五百婆罗门及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诣伽伽池。去池不远。自思惟言。我设问瞿昙。或不可彼意。彼沙门瞿昙当呵我言。应如是问。不应如是问。众人闻者。谓我无智。损我名称。设沙门瞿昙问我义者。我答或不称彼意。彼沙门当呵我言。应如是答。不应如是答。众人闻者。谓我无智。损我名称。设我默然于此还者。众人当言。此无所知。竟不能至沙门瞿昙所。损我名称。若沙门瞿昙问我婆罗门法者。我答瞿昙足合其意尔。
时。种德于伽伽池侧作是念已。即便前行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时。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或有礼佛而坐者。或有问讯而坐者。或有称名而坐者。或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众坐既定。佛知种德婆罗门心中所念。而告之曰。汝所念者。当随汝愿。佛问种德。汝婆罗门成就几法。所言诚实。能不虚妄。
尔时。种德默自念言。甚奇。甚特。沙门瞿昙有大神力。乃见人心。如我所念而问我义。
时。种德婆罗门端身正坐。四顾大众。喜怡而笑。方答佛言。我婆罗门成就五法。所言至诚。无有虚妄。云何为五。一者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二者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是为五。瞿昙。婆罗门成此五法。所言诚实。无有虚妄。
佛言。善哉。种德。颇有婆罗门于五法中舍一成四。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耶。
种德白佛言。有。所以者何。瞿昙。何用生为。若婆罗门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颜貌端正。持戒具足。智慧通达。有此四法。则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
佛告种德。善哉。善哉。若于此四法中舍一成三者。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种德报言。有。所以者何。用生.诵为。若婆罗门颜貌端正。持戒具足。智慧通达。成此三者。所言真诚。无有虚妄。名婆罗门。
佛言。善哉。善哉。云何。种德。若于三法中舍一成二。彼亦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答曰。有。所以者何。何用生.诵及端正为。
尔时。五百婆罗门各各举声。语种德婆罗门言。何故呵止生.诵及与端正。谓为无用。
尔时。世尊告五百婆罗门曰。若种德婆罗门容貌丑陋。无有种姓。讽诵不利。无有辩才.智慧.善答。不能与我言者。汝等可语。若种德颜貌端正。种姓具足。讽诵通利。智慧辩才。善于问答。足堪与我共论义者。汝等俱默。听此人语。
尔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唯愿瞿昙且小停止。我自以法往训此人。
尔时。种德寻告五百婆罗门曰。鸯伽摩纳今在此众中。是我外甥。汝等见不。今诸大众普共集此。唯除瞿昙颜貌端正。其余无及此摩纳者。而此摩纳杀生.偷盗.淫逸.无礼.虚妄.欺诳。以火烧人。断道为恶。诸婆罗门。此鸯伽摩纳众恶悉备。然则讽诵.端正。竟何用为。
时。五百婆罗门默然不对。种德白佛言。若持戒具足。智慧通达。则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也。
佛言。善哉。善哉。云何。种德。若于二法中舍一成一。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答曰。不得。所以者何。戒即智慧。智慧即戒。有戒有智。然后所言诚实。无有虚妄。我说名婆罗门。
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婆罗门。戒.慧具者。我说名比丘。
尔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云何为戒。
佛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一一分别。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曰。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成.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人说。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若长者.长者子闻此法者。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已。作如是观。在家为难。譬如桎梏。欲修梵行。不得自在。今我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于异时舍家财业。弃捐亲族。服三法衣。去诸饰好。讽诵毗尼。具足戒律。舍杀不杀。乃至心法四禅现得欢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具戒。
又问。云何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不动处。乃至得三明。除去无明。生于慧明。灭于闇冥。生大法光。出漏尽智。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智慧具足。
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今我归依佛.法.圣众。唯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种德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究罗檀头经第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至俱萨罗佉㝹婆提婆罗门村北。止宿尸舍婆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究罗檀头。止佉㝹婆提村。其村丰乐。人民炽盛。园观浴池。树木清凉。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究罗檀头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候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时。婆罗门欲设大祀。办五百特牛.五百牸牛.五百特犊.五百牸犊.五百羖羊.五百羯羊。欲以供祀。
时。佉㝹婆提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从俱萨罗国人间游行。至佉㝹婆提村北尸舍婆林止。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觐现。今我等宁可往共相见。作此语已。即便相率。出佉㝹婆提村。队队相随。欲诣佛所。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在高楼上。遥见众人队队相随。顾问侍者。彼诸人等。以何因缘队队相随。欲何所至。
侍者白言。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俱萨罗国游行人间。诣佉㝹婆提村北尸舍婆林中止。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此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聚相随。欲往问讯沙门瞿昙。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敕侍者。汝速持我声。往语诸人言。卿等小住。须待我往。当共俱诣沙门瞿昙所。
时。彼侍者即承教命。往语诸人言。且住。须我往到。当共俱诣沙门瞿昙所。
诸人报使者言。汝速还白婆罗门。今正是时。宜共行也。
侍者还白。诸人已住。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时。婆罗门即便下楼。出中门立。
时。有余婆罗门五百人在中门外坐。助究罗檀头施设大祀。见究罗檀头。皆悉起迎问言。大婆罗门。欲何所至。
报言。我闻有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俱萨罗国人间游行。诣佉㝹婆提村北尸舍婆林。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人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宜往觐现。诸婆罗门。我又闻瞿昙知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今我众中先学旧识所不能知。我今欲大祭祀。牛羊已备。欲诣瞿昙问三种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得此祭祀法已。功德具足。名称远闻。
时。五百婆罗门白究罗檀头言。大师勿往。所以者何。彼应来此。此不应往。大师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若成此法者。彼应来此。此不应诣彼。
又言。大师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无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相吉凶.祭祀仪礼。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颜貌端正。得梵色像。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戒德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所言和软。辩才具足。义味清净。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又大师为众导首。弟子众多。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常教授五百婆罗门。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四方学者皆来请受。问诸技术祭祀之法。皆能具答。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恭敬供养。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富有财宝。库藏盈溢。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智慧明达。所言通利。无有怯弱。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大师若具足此十一法。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时。究罗檀头言。如是。如是。如汝等言。我实有此德。非不有也。汝当复听我说。沙门瞿昙所成功德。我等应诣彼。彼不应来此。沙门瞿昙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彼成此法者。我等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颜貌端正。出刹利种。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生尊贵家。出家为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光明具足。种姓真正。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生财富家。有大威力。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具贤圣戒。智慧成就。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善于言语。柔软和雅。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为众导师。弟子众多。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永灭欲爱。无有卒暴。忧畏已除。衣毛不竖。欢喜和悦。见人称善。善说行报。不毁余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常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礼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礼敬供养。亦为梵婆罗门.多利遮婆罗门.种德婆罗门.首伽摩纳兜耶子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为诸声闻弟子之所宗奉礼敬供养。亦为诸天及诸鬼神之所恭敬。释种.俱利.冥宁.跋祇.末罗.苏摩皆悉宗奉。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等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弟子受三归五戒。诸天.释种.俱利等。皆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所游行处。为一切人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城郭村邑。无不倾动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非人.鬼神不敢触娆。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其处人民皆见光明。闻天乐音。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若欲去时。众人恋慕。涕泣而送。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时。父母宗亲涕泣恋恨。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少壮出家。舍诸饰好.象马.宝车.五欲.璎珞。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舍转轮王位。出家修道。若其在家。王四天下。统领民物。我等皆属。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明解梵法。能为人说。亦与梵天往返语言。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明解三种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宿旧所不能知。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三十二相皆悉具足。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智慧通达。无有怯弱。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彼瞿昙来至此佉㝹婆提村。于我为尊。又是贵客。宜往觐现。
时。五百婆罗门白究罗檀头言。甚奇。甚特。彼之功德乃如是耶。若使瞿昙于诸德中成就一者。尚不应来。况今尽具。宜尽相率。共往问讯。
究罗檀头言。欲行者。宜知是时。
时。婆罗门即严驾宝车。与五百婆罗门及佉㝹婆提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诣尸舍婆林。到已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时。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或有礼佛而坐者。或问讯而坐者。或有称名而坐者。或有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众坐已定。究罗檀头白佛言。欲有所问。若有闲暇得见听者。乃敢请问。
佛言。随意所问。
时。婆罗门白佛言。我闻瞿昙明解三种祭祀及十六种祭具。我等先宿耆旧所不能知。我等今者欲为大祭祀。已办五百特牛.五百牸牛.五百特犊.五百牸犊.五百羖羊.五百羯羊。欲以祭祀。今日顾来。问三祭法及十六祭具。若得成此祀者。得大果报。名称远闻。天人所敬。
尔时。世尊告究罗檀头婆罗门曰。汝今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婆罗门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尔时。佛告究罗檀头曰。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刹利王。水浇头种。欲设大祀。集婆罗门大臣而告之曰。我今大有财宝具足。五欲自恣。年已朽迈。士众强盛。无有怯弱。库藏盈溢。今欲设大祀。汝等说祀法斯何所须。时。彼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大王。如王所言。国富兵强。库藏盈溢。但诸民物多怀恶心。习诸非法。若于此时而为祀者。不成祀法。如遣盗逐盗。则不成使。大王。勿作是念言。此是我民。能伐能杀。能呵能止。诸近王者当给其所须。诸治生者当给其财宝。诸修田业者当给其牛犊.种子。使彼各各自营。王不逼迫于民。则民人安隐。养育子孙。共相娱乐。
佛告究罗檀头。时。王闻诸臣语已。诸亲近者给其衣食。诸有商贾给其财宝。修农田者给牛.种子。是时人民各各自营。不相侵恼。养育子孙。共相娱乐。
佛言。时。王复召诸臣语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无所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我今欲设大祀。汝说祀法悉何所须。诸臣白王。如是。如是。如王所说。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其无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王欲祀者。可语宫内使知。时。王即如臣言。入语宫内。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欲设大祀。时。诸夫人寻白王言。如是。如是。如大王言。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珍宝。欲设大祀。今正是时。王出报诸臣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其无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今欲大祀。已语宫内。汝尽语我。斯须何物。
时。诸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如是。如王所说。欲设大祀。已语宫内。而未语太子.皇子.大臣.将士。王当语之。时。王闻诸臣语已。即语太子.皇子.群臣.将士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设大祀。时。太子.皇子及诸群臣.将士即白王言。如是。如是。大王。今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设祀者。今正是时。时。王复告大臣曰。我国富兵强。多有财宝。欲设大祀。已语宫内.太子.皇子。乃至将士。今欲大祀。斯何所须。诸臣白王。如大王言。欲设祀者。今正是时。王闻语已。即于城东起新堂舍。王入新舍。被鹿皮衣。以香酥油涂摩其身。又以鹿角戴之头上。牛屎涂地。坐卧其上。及第一夫人.婆罗门.大臣。选一黄牸牛。一乳王食。一乳夫人食。一乳大臣食。一乳供养大众。余与犊子。时。王成就八法。大臣成就四法。
云何王成就八法。彼刹利王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是为成就初法。彼王颜貌端正。刹利种族。是为二法。彼王戒德增盛。智慧具足。是为三法。彼王习种种技术。乘象.马车.刀矛.弓矢.战斗之法。无不具知。是为四法。彼王有大威力。摄诸小王。无不靡伏。是为五法。彼王善于言语。所说柔软。义味具足。是为六法。彼王多有财宝。库藏盈溢。是为七法。彼王智谋勇果。无复怯弱。是为八法。彼刹利种王。成此八法。
云何大臣成就四法。彼婆罗门大臣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是为初法。复次。彼大臣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察吉凶.祭祀仪礼。是为二法。复次。大臣善于言语。所说柔和。义味具足。是为三法。复次。大臣智谋勇果。无有怯弱。凡祭祀法无不解知。是为四法。时。彼王成就八法。婆罗门大臣成就四法。彼王有四援助.三祭祀法.十六祀具。
时。婆罗门大臣于彼新舍。以十六事开解王意。除王疑想。云何十六。大臣白王。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七世以来父母不正。常为他人所见轻毁。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颜貌丑陋。非刹利种。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颜貌端正。刹利种族。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无增上戒。智慧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戒德增上。智慧具足。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不善诸术。乘象.马车.种种兵法不能解知。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诸技术。战阵兵法。无不解知。或有人言。王欲为大祀。而无大威力摄诸小王。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有大威力。摄诸小王。
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不善于言语。所说粗犷。义味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于言语。所说柔软。义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无多财宝。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无智谋。志意怯弱。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智谋勇果。无有怯弱。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宫内。设有是语。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宫内。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不语太子.皇子。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太子.皇子。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群臣。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大祀。先语群臣。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将士。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将士。
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婆罗门大臣七世以来父母不正。常为他人之所轻毁。设有是语。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于异学三部讽诵不利。种种经书不能分别。世典幽微亦不综练。不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察吉凶.祭祀仪礼。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于三部异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察吉凶.祭祀仪礼。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不善言语。所说粗犷。义味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善言语。所说柔和。义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智谋不具。志意怯弱。不解祀法。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智谋勇果。无有怯弱。凡祭祀法。无不解知。
佛告究罗檀头。彼王于十六处有疑。而彼大臣以十六事开解王意。
佛言。时。大臣于彼新舍。以十事行示教利喜于王。云何为十。大臣言。王祭祀时。诸有杀生.不杀生来集会者。平等施与。若有杀生而来者。亦施与。彼自当知。不杀而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若复有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来在会者。亦施与。彼自当知。若有不盗。乃至正见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
佛告婆罗门。彼大臣以此十行示教利喜。
又告婆罗门。时。彼刹利王于彼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云何为三。王生悔言。我今大祀。已为大祀.当为大祀.今为大祀。多损财宝。起此三心。而怀悔恨。大臣语言。王已为大祀。已施.当施.今施。于此福祀不宜生悔。是为王入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
佛告婆罗门。尔时。刹利王水浇头种。以十五日月满时出彼新舍。于舍前露地然大火[艹/积]。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时。彼王夫人闻王以十五日月满时出彼新舍。于舍前然大火[艹/积]。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彼夫人.婇女多持财宝。来诣王所。而白王言。此诸杂宝。助王为祀。婆罗门。彼王寻告夫人.婇女言。止。止。汝便为供养已。我自大有财宝。足以祭祀。诸夫人.婇女自生念言。我等不宜将此宝物还于宫中。若王于东方设大祀时。当用佐助。婆罗门。其后王于东方设大祀时。夫人.婇女即以此宝物助设大祀。
时。太子.皇子闻王十五日月满时出新舍。于舍前然大火[艹/积]。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彼太子.皇子多持财宝。来诣王所。白王言。以此宝物。助王大祀。王言。止。止。汝便为供养已。我自大有财宝。足已祭祀。诸太子.皇子自生念言。我等不宜持此宝物还也。王若于南方设大祀者。当以佐助。如是大臣持宝物来。愿已助王祭祀西方。将士持宝物来。愿已助王祭祀北方。
佛告婆罗门。彼王大祭祀时。不杀牛.羊及诸众生。唯用酥.乳.麻油.蜜.黑蜜.石蜜。以为祭祀。
佛告婆罗门。彼刹利王为大祀时。初喜.中喜。后亦喜。此为成办祭祀之法。
佛告婆罗门。彼刹利王为大祀已。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为道。修四无量心。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夫人为大施已。亦复除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坏命终。生梵天上。婆罗门大臣教王四方祭祀已。亦为大施。然后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坏命终。生梵天上。
佛告婆罗门。时。王为三祭祀法.十六祀具。而成大祀。于汝意云何。
时。究罗檀头闻佛言已。默然不对。时。五百婆罗门语究罗檀头言。沙门瞿昙所言微妙。大师何故默然不答。
究罗檀头答言。沙门瞿昙所说微妙。我非不然可。所以默然者。自思惟耳。沙门瞿昙说此事。不言从他闻。我默思惟。沙门瞿昙将无是彼刹利王耶。或是彼婆罗门大臣耶。
尔时。世尊告究罗檀头曰。善哉。善哉。汝观如来。正得其宜。是时。刹利王为大祀者。岂异人乎。勿造斯观。即吾身是也。我于尔时极大施慧。
究罗檀头白佛言。齐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得大果报。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问曰。何者是。
佛言。于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养众僧。使不断者。功德胜彼。
又问。于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养众僧使不断者。为此功德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养众僧使不断者。不如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此施最胜。
又问。为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为此福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为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不如起欢喜心。口自发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欢喜心受.行五戒。尽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五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众生。如[(榖-禾)+牛]牛顷。其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慈心。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备。乃至具足三明。灭诸痴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乐闲静故。此福最胜。
究罗檀头又白佛言。瞿昙。我为祭祀。具诸牛羊各五百头。今尽放舍。任其自游随逐水草。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去。还家供办种种肴膳。明日时到。尔时。世尊着衣持钵。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佛为婆罗门而作颂曰。
祭祀火为上 讽诵读为上
人中王为上 众流海为上
星中月为上 光明日为上
上下及四方 诸有所生物
天及世间人 唯佛为最上
欲求大福者 当供养三宝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取一小座于佛前坐。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分布显示诸清净行。尔时。世尊观彼婆罗门志意柔软。阴盖轻微。易可调伏。如诸佛常法。为说苦圣谛。分别显示。说集圣谛.集灭圣谛.出要圣谛。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氎。易为受色。檀头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获果定住。不由他信。得无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重白佛言。唯愿世尊更受我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手自斟酌。供佛及僧。过七日已。世尊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得病命终。时。众多比丘闻究罗檀头供养佛七日。佛去未久。得病命终。即自念言。彼人命终。当何所趣。时。诸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而白佛言彼究罗檀头今者命终。当生何所。
佛告诸比丘。彼人净修梵行。法法成就。亦不于法有所触娆。以断五下分结。于彼现涅槃。不来此世。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坚固经第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婆利菴次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坚固。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今者勅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子.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复白佛言。唯愿世尊勅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居士来。当为现神足上人法。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我于上人法无有疑也。但此那难陀城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若于中现神足者。多所饶益。佛及大众善弘道化。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所以者何。有三神足。云何为三。一曰神足。二曰观察他心。三曰教戒。云何为神足。长者子。比丘习无量神足。能以一身变成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若远若近。山河石壁。自在无碍。犹如行空。于虚空中结加趺坐。犹如飞鸟。出入大地。犹如在水。若行水上。犹如履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此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当复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言。我见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彼长者.居士未得信者语得信者言。我闻有瞿罗咒。能现如是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
佛复告长者子坚固。彼不信者。有如此言。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勅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云何名观察他心神足。于是。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诸众生心所念法。猥屏所为皆能识知。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猥屏所为皆悉识知。便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曰。我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猥屏所为皆悉能知。彼不信长者.居士。闻此语已。生毁谤言。有乾陀罗咒能观察他心。猥屏所为皆悉能知。云何。长者子。此岂非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比丘现观察神足。
云何为教戒神足。长者子。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若长者.居士闻已。于中得信。得信已。于中观察自念。我不宜在家。若在家者。钩锁相连。不得清净修于梵行。我今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具诸功德。乃至成就三明。灭诸闇冥。生大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乐独闲居。专念不忘之所得也。长者子。此是我比丘现教戒神足。
尔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颇有比丘成此三神足耶。
佛告长者子。我不说有数。多有比丘成此三神足者。长者子。我有比丘在此众中自思念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比丘倏趣天道。往至四天王所。问四天王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由何永灭。
长者子。彼四天王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由何永灭。我上有天。名曰忉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四大由何而灭。彼比丘闻已。即倏趣天道。往诣忉利天上。问诸天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忉利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永灭。上更有天。名焰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即往就问。又言不知。
如是展转。至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皆言。我不知四大何由而灭。上更有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名梵迦夷。彼天能知四大何由永灭。彼比丘即倏趣梵道。诣梵天上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梵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永灭。今有大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化物。是众生父母。彼能知四大何由永灭。长者子。彼比丘寻问。彼梵天王今何所在。彼天报言。不知大梵今何所在。以我意观。出现不久。未久。梵王忽然出现。长者子。彼比丘诣梵王所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大梵王告比丘言。我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万物。众生父母。时。彼比丘告梵王曰。我不问此事。自问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
长者子。彼梵王犹报比丘言。我是大梵天王。无能胜者。乃至造作万物。众生父母。比丘又复告言。我不问此。我自问四大何由永灭。长者子。彼梵天王如是至三。不能报彼比丘四大何由永灭。时。大梵王即执比丘右手。将诣屏处。语言。比丘。今诸梵王皆谓我为智慧第一。无不知见。是故我不得报汝言。不知不见此四大何由永灭。又语比丘。汝为大愚。乃舍如来于诸天中推问此事。汝当于世尊所问如此事。如佛所说。善受持之。又告比丘。今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汝可往问。
长者子。时。比丘于梵天上忽然不现。譬如壮士屈伸臂顷。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我言。世尊。今此四大。地.水.火.风。何由而灭。时。我告言。比丘。犹如商人臂鹰入海。于海中放彼鹰飞空东西南北。若得陆地便即停止。若无陆地更还归船。比丘。汝亦如是。乃至梵天问如是义。竟不成就还来归我。今当使汝成就此义。即说偈言。
何由无四大 地水火风灭
何由无粗细 及长短好丑
何由无名色 永灭无有余
应答识无形 无量自有光
此灭四亦灭 粗细好丑灭
于此名色灭 识灭余亦灭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世尊。此比丘名何等。云何持之。
佛告长者子。此比丘名阿室已。当奉持之。
尔时。坚固长者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裸形梵志经第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委若国金槃鹿野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裸形梵志姓迦叶。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裸形迦叶白佛言。我闻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诸苦行人以为弊秽。瞿昙。若有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苦行人以为弊秽。作此言者。是为法语。法法成就。不诽谤沙门瞿昙耶。
佛言。迦叶。彼若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苦行人以为弊秽者。彼非法言。非法法成就。为诽谤我。非诚实言。所以者何。迦叶。我见彼等苦行人。有身坏命终。堕地狱中者。又见苦行人身坏命终。生天善处者。或见苦行人乐为苦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者。或见苦行人乐为苦行。身坏命终。生天善处者。迦叶。我于此二趣所受报处。尽知尽见。我宁可呵责诸苦行者以为弊秽耶。我正说是。彼则言非。我正说非。彼则言是。迦叶。有法沙门.婆罗门同。有法沙门.婆罗门不同。迦叶。彼不同者。我则舍置。以此法不与沙门.婆罗门同故。
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彼异众师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谁能堪任灭此法者。迦叶。彼有智者作是观时。如是知见。唯沙门瞿昙能灭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于此中则有名称。
复次。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弟子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彼异众师弟子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谁能堪任灭此法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沙门瞿昙弟子能灭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弟子则得名称。
复次。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彼异众师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谁能堪任增广修行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有沙门瞿昙堪任增长修行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于此中则有名称。
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弟子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彼异众师弟子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谁能堪任增长修行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有沙门瞿昙弟子能堪任增长修行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弟子则有名称。迦叶。有道有迹。比丘于中修行。则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
迦叶。何等是道。何等是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迦叶。于是比丘修念觉意。依止息。依无欲。依出要。修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意。依止息。依无欲。依出要。迦叶。是为道。是为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
迦叶言。瞿昙。唯有是道.是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但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何等是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瞿昙。离服裸形。以手自障蔽。不受瓨食。不受杅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杅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妊家食。狗在门前不食其食。不受有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食。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麻米。或食稴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花实。或食自落果。或被衣。或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苫身。或衣鹿皮。或留发。或被毛编。或着塚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髭须者。或有卧荆棘上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裸形卧牛粪上者。或一日三浴。或一夜三浴。以无数苦。苦役此身。瞿昙。是为苦行秽污。或得沙门名。或得婆罗门名。
佛言。迦叶。离服裸形者。以无数方便苦役此身。彼戒不具足。见不具足。不能勤修。亦不广普。
迦叶白佛言。云何为戒具足。云何见具足。过诸苦行。微妙第一。
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迦叶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佛告迦叶。若如来.至真出现于世。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得快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一心。乐于闲静。不放逸故。迦叶。是为戒具足。见具足。胜诸苦行。微妙第一。
迦叶言。瞿昙。虽曰戒具足。见具足。过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门法难。婆罗门法难。
佛言。迦叶。此是世间不共法。所谓沙门法.婆罗门法难。迦叶。乃至优婆夷亦能知此法。离服裸形。乃至无数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为有恚心。为无恚心。有恨心。无恨心。有害心。无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门.婆罗门为难。以不知故。沙门.婆罗门为难。
尔时。迦叶白佛言。何等是沙门.何等是婆罗门戒具足。见具足。为上为胜。微妙第一。
佛告迦叶。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迦叶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佛言。迦叶。彼比丘以三昧心。乃至得三明。灭诸痴冥。生智慧明。所谓漏尽智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迦叶。此名沙门.婆罗门戒具足。见具足。最胜最上。微妙第一。
迦叶言。瞿昙。虽言是沙门.婆罗门见具足。戒具足。为上为胜。微妙第一。但沙门.婆罗门法。甚难。甚难。沙门亦难知。婆罗门亦难知。
佛告迦叶。优婆塞亦能修行此法。自言。我从今日能离服裸形。乃至以无数方便苦役此身。不可以此行名为沙门.婆罗门。若当以此行名为沙门.婆罗门者。不得言沙门甚难。婆罗门甚难。不以此行为沙门.婆罗门故。言沙门甚难。婆罗门甚难。
佛告迦叶。我昔一时在罗阅祇。于高山七叶窟中。曾为尼俱陀梵志说清净苦行。时梵志生欢喜心。得清净信。供养我.称赞我。第一供养称赞于我。
迦叶言。瞿昙。谁于瞿昙不生第一欢喜.净信.供养.称赞者。我今于瞿昙亦生第一欢喜。得清净信。供养.称赞。归依瞿昙。
佛告迦叶。诸世间诸所有戒。无有与此增上戒等者。况欲出其上。诸有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无有与此增上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等者。况欲出其上。迦叶。所谓师子者。是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时。自在无畏。故号师子。云何。迦叶。汝谓如来师子吼时不勇捍耶。勿造斯观。如来师子吼勇捍无畏。迦叶。汝谓如来勇捍师子吼时不在大众中耶。勿造斯观。如来在大众中勇捍师子吼。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作师子吼不能说法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作师子吼。善能说法。
云何。迦叶。汝谓如来于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众会听者不一心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云何。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而不欢喜信受行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能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欢喜信受。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欢喜信受。而不供养耶。勿造斯观。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欢喜信受。而设供养。
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乃至信敬供养。而不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敬信供养。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出家修道。而不究竟梵行。至安隐处。无余泥洹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于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出家修道。究竟梵行。至安隐处。无余泥洹。
时。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我得于此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告迦叶。若异学欲来入我法中出家修道者。当留四月观察。称可众意。然后当得出家受戒。迦叶。虽有是法。亦观其人耳。
迦叶言。若有异学欲来入佛法中修梵行者。当留四月观察。称可众意。然后当得出家受戒。我今能于佛法中四岁观察。称可众意。然后乃出家受戒。
佛告迦叶。我已有言。但观其人耳。
尔时。迦叶即于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时。迦叶受戒未久。以净信心修无上梵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即成阿罗汉。
尔时。迦叶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三明经第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止宿伊车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沸伽罗娑罗.婆罗门名多梨车。以小缘诣伊车能伽罗村。此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典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善能分别。又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一弟子名婆悉咤。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多梨车婆罗门亦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善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一弟子名颇罗堕。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于清旦至园中。遂共论义。更相是非。时。婆悉咤语颇罗堕。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
颇罗堕又言。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婆罗门所说。如是。婆悉咤再三自称己道真正。颇罗堕亦再三自称己道真正。二人共论。各不能决。
时。婆悉咤语颇罗堕曰。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拘萨罗国游行人间。今在伊车能伽罗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是真人。宜往觐现。我闻彼瞿昙知梵天道。能为人说。常与梵天往返言语。我等当共诣彼瞿昙。共决此义。若沙门瞿昙有所言说。当共奉持。尔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相随到伊车林中。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
尔时。世尊知彼二人心中所念。即告婆悉咤曰。汝等二人清旦至园中。作如是论。共相是非。汝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彼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所说。如是再三。更相是非。有如此事耶。
时。婆悉咤.颇罗堕闻佛此言。皆悉惊愕。衣毛为竖。心自念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德。先知人心。我等所欲论者。沙门瞿昙已先说讫。时。婆悉咤白佛言。此道.彼道皆称真正。皆得出要。至于梵天。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为是.为多梨车婆罗门所说为是耶。
佛言。正使婆悉咤。此道.彼道真正出要。得至梵天。汝等何为清旦园中共相是非。乃至再三耶。
时。婆悉咤白佛言。诸有三明婆罗门说种种道。自在欲道.自作道.梵天道。此三道者尽向梵天。瞿昙。譬如村营。所有诸道皆向于城。诸婆罗门虽说种种诸道。皆向梵天。
佛告婆悉咤。彼诸道为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佛复再三重问。种种诸道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尔时。世尊定其语已。告婆悉咤曰。云何三明婆罗门中。颇有一人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咤。三明婆罗门先师。颇有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咤。乃往三明仙人旧婆罗门。讽诵通利。能为人说旧诸赞诵。歌咏诗书。其名阿咤摩婆罗门.婆摩婆罗门.婆摩提婆婆罗门.毗婆审咤婆罗门.伊尼罗斯婆罗门.蛇婆提伽婆罗门.婆婆悉婆罗门.迦叶婆罗门.阿楼那婆罗门.瞿昙摩婆罗门.首脂婆罗门.婆罗损陀婆罗门。彼亦得见梵天不耶。
答曰。无有见者。
佛言。若彼三明婆罗门无有一见梵天者。若三明婆罗门先无有见梵天者。又诸旧大仙三明婆罗门阿咤摩等亦不见梵天者。当知三明婆罗门所说非实。
又告婆悉咤。如有淫人言。我与彼端正女人交通。称叹淫法。余人语言。汝识彼女不。为在何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为问。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问。汝识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是刹利女。为是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女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长短.粗细.黑白.好丑耶。答曰。不知。云何。婆悉咤。彼人赞叹为是实不。
答曰。不实。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罗门所说亦尔。无有实也。云何。婆悉咤。汝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能作是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不。
报曰。如是。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而不能言。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也。
如是。婆悉咤。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之处。叉手供养。而不能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而常叉手供养恭敬。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瞿昙。彼实虚妄。
佛言。譬如有人立梯空地。余人问言。立梯用为。答曰。我欲上堂。又问。堂何所在。东.西.南.北耶。答云。不知。云何。婆悉咤。此人立梯欲上堂者。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彼实虚妄。
佛言。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虚诳无实。婆悉咤。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云何为五。眼见色。甚可爱乐。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甚可爱乐。于我贤圣法中。为着.为缚。为是钩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着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系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无有是处。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在此岸身被重系。空唤彼岸言。来度我去。彼岸宁来度此人不。
答曰。不也。
婆悉咤。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于贤圣法中犹如钩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着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系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亦复如是。终无是处。婆悉咤。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欲度。不以手足身力。不因船筏。能得度不。
答曰。不能。
婆悉咤。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不修沙门清净梵行。更修余道不清净行。欲求生梵天者。无有是处。婆悉咤。犹如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筏。又无桥梁。有行人来。欲度彼岸。见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筏。又无桥梁。彼人自念。我今宁可多集草木。坚牢缚筏。自以身力度彼岸耶。即寻缚筏。自以身力安隐得渡。婆悉咤。此亦如是。若比丘舍非沙门不清净行。于沙门清净梵行。欲生梵天者。则有是处。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恚心耶。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有恚心。
婆悉咤。梵天无恚心。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有恚心.无恚心不共同。不俱解脱。不相趣向。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瞋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有瞋心。
佛言。梵天无瞋心。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有瞋心.无瞋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恨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有恨心。
佛言。梵天无恨心。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有恨心.无恨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有。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有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三明婆罗门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不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三明婆罗门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得自在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
佛言。彼三明婆罗门。设有人来问难深义。不能具答。实如是不。
答曰。如是。
时。婆悉咤.颇罗堕二人俱白佛言。且置余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梵天道。开示演布。
佛告婆悉咤。我今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婆悉咤。彼心念国。去此近远。
答曰近。
若使有人生长彼国。有余人问彼国道径。云何。婆悉咤。彼人生长彼国答彼道径。宁有疑不。
答曰。无疑。所以者何。彼国生长故。
佛言。正使彼人生长彼国。或可有疑。若有人来问我梵道。无疑也。所以者何。我常数数说彼梵道故。
时。婆悉咤.颇罗堕俱白佛言。且置此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于梵道。开示演布。
佛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答言。唯然。愿乐欲闻。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恨.无害。游戏此心而自娱乐。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有结恨。无恼害意。游戏此心以自娱乐。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
佛言。梵天无恚心。行慈比丘无恚心。无恚心.无恚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瞋心耶。无瞋心耶。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瞋心。行慈比丘无瞋心。无瞋心.无瞋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又问。行慈比丘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恨心。行慈比丘无恨心。无恨心.无恨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比丘.梵天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家属产业不耶。
答曰。无也。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行慈比丘亦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咤。梵天得自在不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行慈比丘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行慈比丘得自在。得自在.得自在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佛告婆悉咤。当知行慈比丘身坏命终。如发箭之顷。生梵天上。佛说是法时。婆悉咤.颇罗堕即于座上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尔时。婆悉咤.颇罗堕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沙门果经第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旧童子菴婆园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王阿阇世韦提希子以十五日月满时。命一夫人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何所为作。
夫人白王言。今十五日夜月满时。与昼无异。宜沐发澡浴。与诸婇女五欲自娱。
时。王又命第一太子优耶婆陀而告之曰。今夜月十五日月满时。与昼无异。当何所施作。
太子白王言。今夜十五日月满时。与昼无异。宜集四兵。与共谋议伐于边逆。然后还此共相娱乐。
时。王又命勇健大将而告之曰。今十五日月满时。其夜清明。与昼无异。当何所为作。
大将白言。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宜集四兵。案行天下。知有逆顺。
时。王又命雨舍婆罗门而告之曰。今十五日月满时。其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时。雨舍白王。今夜清明。与昼无异。有富兰迦叶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有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多所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雨舍弟须尼陀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宜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须尼陀白言。今夜清明。与昼无异。有末伽梨瞿舍梨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有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无不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典作大臣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典作大臣白言。有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有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无不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伽罗守门将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伽罗守门将白言。有波浮陀迦旃那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有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无不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优陀夷漫提子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优陀夷白言。有散若夷毗罗梨沸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所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无不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弟无畏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能开悟我心。
弟无畏白言。有尼乾子于大众中而为导首。多所知识。名称远闻。犹如大海无不容受。众所供养。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或开悟。
王又命寿命童子而告之曰。今夜清明。与昼无异。当诣何等沙门.婆罗门所开悟我心。
寿命童子白言。有佛.世尊今在我菴婆园中。大王。宜往诣彼问讯。王若见者。心必开悟。
王敕寿命言。严我所乘宝象及余五百白象。
耆旧受教。即严王象及五百象讫。白王言。严驾已备。唯愿知时。
阿阇世王自乘宝象。使五百夫人乘五百牝象。手各执炬。现王威严。出罗阅城。欲诣佛所。小行进路。告寿命曰。汝今诳我。陷固于我。引我大众欲与怨家。
寿命白言。大王。我不敢欺王。不敢陷固引王大众以与怨家。王但前进。必获福庆。
时。王少复前进。告寿命言。汝欺诳我。陷固于我。欲引我众持与怨家。如是再三。所以者何。彼有大众千二百五十人。寂然无声。将有谋也。
寿命复再三白言。大王。我不敢欺诳陷固。引王大众持与怨家。王但前进。必获福庆。所以者何。彼沙门法常乐闲静。是以无声。王但前进。园林已现。
阿阇世王到园门。下象.解剑.退盖。去五威仪。步入园门。告寿命曰。今佛.世尊为在何所。
寿命报言。大王。今佛在彼高堂上。前有明灯。世尊处师子座。南面而坐。王少前进。自见世尊。
尔时。阿阇世王往诣讲堂所。于外洗足。然后上堂。默然四顾。生欢喜心。口自发言。今诸沙门寂然静默。止观具足。愿使我太子优婆耶亦止观成就。与此无异。
尔时。世尊告阿阇世王曰。汝念子故。口自发言。愿使太子优婆耶亦止观成就。与此无异。汝可前坐。
时。阿阇世王即前头面礼佛足。于一面坐。而白佛言。今欲有所问。若有闲暇。乃敢请问。
佛言。大王。欲有问者。便可问也。
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如今人乘象.马车。习刀.矛.剑.弓矢.兵杖.战斗之法。王子.力士.大力士.僮使.皮师.剃须发师.织鬘师.车师.瓦师.竹师.苇师。皆以种种技术以自存生。自恣娱乐。父母.妻子.奴仆.僮使共相娱乐。如此营生。现有果报。今诸沙门现在所修。现得果报不。
佛告王曰。汝颇曾诣诸沙门.婆罗门所问如此义不。
王白佛言。我曾诣沙门.婆罗门所问如是义。我念一时至富兰迦叶所。问言。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现有果报。今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果报不。彼富兰迦叶报我言。王若自作。若教人作。斫伐残害。煮炙切割。恼乱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媱泆妄语。踰墙劫贼。放火焚烧。断道为恶。大王。行如此事。非为恶也。大王。若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以为肉聚。弥满世间。此非为恶。亦无罪报。于恒水南岸。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
王白佛言。犹如有人问瓜报李。问李报瓜。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我无罪福报。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于一时至末伽梨拘舍梨所。问言。如今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大王。无施.无与。无祭祀法者。亦无善恶。无善恶报。无有今世。亦无后世。无父.无母。无天.无化.无众生。世无沙门.婆罗门平等行者。亦无今世.后世。自身作证。布现他人。诸言有者。皆是虚妄。世尊。犹如有人问瓜报李。问李报瓜。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彼乃以无义答。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于一时至阿夷多翅舍钦婆罗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受四大人取命终者。地大还归地。水还归水。火还归火。风还归风。皆悉坏败。诸根归空。若人死时。床舁举身置于冢间。火烧其骨如鸽色。或变为灰土。若愚.若智取命终者。皆悉坏败。为断灭法。世尊。犹如有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我以断灭法。我即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波浮陀迦旃延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答我言。大王。无力.无精进.人无力.无方便。无因无缘众生染著。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一切众生有命之类。皆悉无力。不得自在。无有怨雠定在数中。于此六生中受诸苦乐。犹如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彼以无力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散若毗罗梨子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答我言。大王。现有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有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非有非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世尊。犹如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异论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是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尼乾子所。问言。大德。犹如人乘象.马车。乃至种种营生。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大王。我是一切智.一切见人。尽知无余。若行。若住.坐.卧。觉寤无余。智常现在前。世尊。犹如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我以一切智。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是故。世尊。今我来此问如是义。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沙门现在修道。现得报不。
佛告阿阇世王曰。我今还问王。随意所答。云何。大王。王家僮使.内外作人。皆见王于十五日月满时。沐发澡浴。在高殿上与诸婇女共相娱乐。作此念言。咄哉。行之果报乃至是乎。此王阿阇世以十五日月满时。沐发澡浴。于高殿上与诸婇女五欲自娱。谁能知此乃是行报者。彼于后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平等法。云何。大王。大王遥见此人来。宁复起念言。是我僮使不耶。
王白佛言。不也。世尊。若见彼来。当起迎请坐。
佛言。此岂非沙门现得报耶。
王言。如是。世尊。此是现得沙门报也。
复次。大王。若王界内寄居客人食王廪赐。见王于十五日月满时。沐发澡浴。于高殿上与诸婇女五欲自娱。彼作是念。咄哉。彼行之报乃如是耶。谁能知此乃是行报者。彼于后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平等法。云何。大王。大王若遥见此人来。宁复起念言。是我客民食我廪赐耶。
王言。不也。若我见其远来。当起迎礼敬。问讯请坐。
云何。大王。此非沙门现得果报耶。
王言。如是。现得沙门报也。
复次。大王。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入我法者。乃至三明。灭诸闇冥。生大智明。所谓漏尽智证。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云何。大王。此非沙门得现在果报也。
王报言。如是。世尊。实是沙门现在果报。
尔时。阿阇世王即从座起。头面礼佛足。白佛言。唯愿世尊受我悔过。我为狂愚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惑五欲。实害父王。唯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但自悔过。汝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于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愍汝故。受汝悔过。
尔时。阿阇世王礼世尊足已。还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即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媱.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
尔时。世尊默然许之。时。王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还。
其去未久。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座上得法眼净。而阿阇世王今自悔过。罪咎损减。已拔重咎。
时。阿阇世王至于中路。告寿命童子言。善哉。善哉。汝今于我多所饶益。汝先称说如来指授开发。然后将我诣世尊所。得蒙开悟。深识汝恩。终不遗忘。
时。王还宫办诸肴膳种种饮食。明日时到。惟圣知时。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诣王宫。就座而坐。时。王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礼世尊足。白言。我今再三悔过。我为狂惑痴冥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无有偏枉。而我迷于五欲。实害父王。唯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于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今愍汝。受汝悔过。
时。王礼佛足已。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王闻佛教已。又白佛言。我今再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媱.不欺.不饮酒。
尔时。世尊为阿阇世王说法。示教利喜已。从座起而去。
尔时。阿阇世王及寿命童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布咤婆楼经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清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世尊念言。今日乞食。于时为早。今我宁可往至布咤婆楼梵志林中观看。须时至当乞食。尔时。世尊即诣梵志林中。时布咤婆楼梵志遥见佛来。即起迎言。善来。沙门瞿昙。久不来此。今以何缘而能屈顾。可前就座。
尔时。世尊即就其座。告布咤婆楼曰。汝等集此。何所作为。为何讲说。
梵志白佛言。世尊。昨日多有梵志.沙门.婆罗门。集此婆罗门堂。说如是事。相违逆论。瞿昙。或有梵志作是说言。人无因无缘而想生。无因无缘而想灭。想有去来。来则想生。去则想灭。瞿昙。或有梵志作是说。由命有想生。由命有想灭。彼想有去来。来则想生。去则想灭。瞿昙。或有梵志作是说。如先所言。无有是处。有大鬼神。有大威力。彼持想去。彼持想来。彼持想去则想灭。彼持想来则想生。我因是故生念。念沙门瞿昙必知此义。必能善知想知灭定。
尔时。世尊告梵志曰。彼诸论者皆有过咎。言无因无缘而有想生。无因无缘而有想灭。想有去来。来则想生。去则想灭。或言因命想生。因命想灭。想有去来。来则想生。去则想灭。或有言。无有是处。有大鬼神。彼持想来。彼持想去。持来则想生。持去则想灭。如此言者。皆有过咎。所以者何。梵志。有因缘而想生。有因缘而想灭。
若如来出现于世。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为道。乃至灭五盖覆蔽心者。除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先灭欲想。生喜.乐想。梵志。以此故知有因缘想生。有因缘想灭。灭有觉.观。内喜.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梵志。彼初禅想灭。二禅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舍喜修护。专念一心。自知身乐。贤圣所求。护念清净。入第三禅。梵志。彼二禅想灭。三禅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舍苦舍乐。先灭忧喜。护念清净。入第四禅。梵志。彼三禅想灭。四禅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舍一切色想。灭恚不念异想。入空处。梵志。一切色想灭。空处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越一切空处。入识处。梵志。彼空处想灭。识处想生。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越一切识处。入不用处。梵志。彼识处想灭。不用处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舍不用处。入有想无想处。梵志。彼不用处想灭。有想无想处想生。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灭。有因缘想生。彼舍有想无想处。入想知灭定。梵志。彼有想无想处想灭。入想知灭定。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生。有因缘想灭。彼得此想已。作是念。有念为恶。无念为善。彼作是念时。微妙想不灭。更粗想生。彼复念言。我今宁可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已。微妙想灭。粗想不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微妙想灭。粗想不生时。即入想知灭定。云何。梵志。汝从本已来。颇曾闻此次第灭想因缘不。
梵志白佛言。从本已来信自不闻如是次第灭想因缘。
又白佛言。我今生念。谓此有想此无想。或复有想。此想已。彼作是念。有念为恶。无念为善。彼作是念时。微妙想不灭。粗想更生。彼复念言。我今宁可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已。微妙想灭。粗想不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微妙想灭。粗想不生时。即入想知灭定。
佛告梵志言。善哉。善哉。此是贤圣法中次第灭想定。
梵志复白佛言。此诸想中。何者为无上想。
佛告梵志。不用处想为无上。
梵志又白佛言。诸想中。何者为第一无上想。
佛言。诸言有想.诸言无想。于其中间能次第得想知灭定者。是为第一无上想。
梵志又问。为一想。为多想。
佛言。有一想。无多想。
梵志又问。先有想生然后智。先有智生然后想。为想.智一时俱生耶。
佛言。先有想生然后智。由想有智。
梵志又问。想即是我耶。
佛告梵志。汝说何等人是我。
梵志白佛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哺长成。衣服庄严。无常磨灭法。我说此人是我。
佛告梵志。汝言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哺长成。衣服庄严。无常磨灭法。说此人是我。梵志。且置此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说欲界天是我。
佛言。且置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色界天是我。
佛言。且置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无色天是我。
佛言。且置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无色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白佛言。云何。瞿昙。我宁可得知人想生.人想灭不。
佛告梵志。汝欲知人想生.人想灭者。甚难。甚难。所以者何。汝异见.异习.异忍.异受。依异法故。
梵志白佛言。如是。瞿昙。我异见.异习.异忍.异受。依异法故。欲解人想生.人想灭者。甚难。甚难。所以者何。我.世间有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有常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有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是命是身。此实余虚。命异身异。此实余虚。身命非异非不异。此实余虚。无命无身。此实余虚。如来终。此实余虚。如来不终。此实余虚。如来终不终。此实余虚。如来非终非不终。此实余虚。
佛告梵志。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我所不记。
梵志白佛言。瞿昙。何故不记。我.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尽不记耶。
佛言。此不与义合。不与法合。非梵行。非无欲。非无为。非寂灭。非止息。非正觉。非沙门。非泥洹。是故不记。
梵志又问。云何为义合.法合。云何为梵行初。云何无为。云何无欲。云何寂灭。云何止息。云何正觉。云何沙门。云何泥洹。云何名记。
佛告梵志。我记苦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所以者何。此是义合.法合。梵行初首.无欲.无为.寂灭.止息.正觉.沙门.泥洹。是故我记。
尔时。世尊为梵志说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座起而去。
佛去未久。其后诸余梵志语布咤婆楼梵志曰。汝何故听瞿昙沙门所说语。印可瞿昙言。我及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不与义合。故我不记。汝何故印可是言。我等不可沙门瞿昙如是所说。
布咤婆楼报诸梵志言。沙门瞿昙所说。我.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不与义合。故我不记。我亦不印可此言。但彼沙门瞿昙依法住法。以法而言。以法出离。我当何由违此智言。沙门瞿昙如此微妙法言不可违也。
时。布咤婆楼梵志又于异时。象首舍利弗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象首舍利弗礼佛而坐。时梵志白佛。佛先在我所。时去未久。其后诸余梵志语我言。汝何故听沙门瞿昙所说语。印可瞿昙言。我.世间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不合义。故我不记。汝何故印可是言。我等不可沙门瞿昙如是所说。我报彼言。沙门瞿昙所说。我.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不与义合。故我不记。我亦不印可此言。但彼沙门瞿昙依法住法。以法而言。以法出离。我等何由违此智言。沙门瞿昙微妙法言不可违也。
佛告梵志曰。诸梵志言。汝何故听沙门瞿昙所说语印可。此言有咎。所以者何。我所说法。有决定记.不决定记。云何名不决定记。我.世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我亦说此言。而不决定记。所以然者。此不与义合。不与法合。非梵行初。非无欲。非无为。非寂灭。非止息。非正觉。非沙门。非泥洹。是故。梵志。我虽说此言而不决定记。云何名为决定记。我记苦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所以者何。此与法合.义合。是梵行初首。无欲无为寂灭止息正觉沙门泥洹。是故我说决定记。
梵志。或有沙门.婆罗门于一处世间一向说乐。我语彼言。汝等审说一处世间一向乐耶。彼报我言。如是。我又语彼言。汝知见一处世间一向乐耶。彼答我言。不知不见。我复语彼言。一处世间诸天一向乐。汝曾见不。彼报我言。不知不见。又问彼言。彼一处世间诸天。汝颇共坐起言语。精进修定不耶。答我言。不。我又问彼言。彼一处世间诸天一向乐者。颇曾来语汝言。汝所行质直。当生彼一向乐天。我以所行质直。故得生彼共受乐耶。彼答我言。不也。我又问彼言。汝能于己身起心化作他四大身。身体具足。诸根无阙不。彼答我言。不能。云何。梵志。彼沙门.婆罗门所言为是诚实。为应法不。
梵志白佛言。此非诚实。为非法言。
佛告梵志。如有人言。我与彼端正女人交通。称赞媱女。余人问言。汝识彼女不。为在何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问。汝识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是刹利女。为是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女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形貌为长短.粗细.黑白.好丑耶。答曰。不知。云何。梵志。此人所说为诚实不。
答曰。不也。
梵志。彼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无有真实。梵志。犹如有人立梯空地。余人问言。立梯用为。答曰。我欲上堂。又问。堂何所在。答曰。不知。云何。梵志。彼立梯者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彼实虚妄。
佛言。诸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虚妄无实。
佛告布咤婆楼。汝言我身色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哺长成。衣服庄严。无常磨灭。以此为我者。我说此为染污。为清净。为得解。汝意或谓染污法不可灭。清净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何以故。染污法可灭尽。清净法可出生。处安乐地。欢喜爱乐。专念一心。智慧增广。梵志。我于欲界天.色界天.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天。说为染污。亦说清净。亦说得解。汝意或谓染污法不可灭。清净法不可生。常在苦中。勿作是念。所以者何。染污可灭。净法可生。处安乐地。欢喜爱乐。专念一心。智慧增广。
尔时。象首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当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复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世尊。当有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世尊。当有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如是至有想无想处天身时。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天身。一时有不。
佛告象首舍利弗。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尔时正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非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乃至有有想无想处天身。尔时正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天身。象首。譬如牛乳。乳变为酪。酪为生酥。生酥为熟酥。熟酥为醍醐。醍醐为第一。象首。当有乳时。唯名为乳。不名为酪.酥.醍醐。如是展转。至醍醐时。唯名醍醐。不名为乳。不名酪.酥。象首。于此亦如是。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展转。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时。唯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天身。
象首。于汝意云何。若有人问汝言。若有过去身时。有未来.现在身。一时有不。有未来身时。有过去.现在身。一时有不。有现在身时。有过去.未来身。一时有不。设有此问者。汝云何报。
象首言。设有如是问者。我当报言。有过去身时。唯是过去身。无未来.现在。有未来身时。唯是未来身。无过去.现在。有现在身时。唯是现在身。无过去.未来身。
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展转。至有想无想处天身时。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至不用处天身。
复次。象首。若有人问汝言。汝曾有过去已灭不。未来当生不。现在今有不。设有是问者。汝当云何答。
象首白佛言。若有是问者。当答彼言。我曾有过去已灭。非不有也。有未来当生。非不有也。现在今有。非不有也。
佛言。象首。此亦如是。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天身。如是展转。至有想无想天身时。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处天身。
尔时。象首白佛言。世尊。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媱.不欺.不饮酒。
时。布咤婆楼梵志白佛言。我得于佛法中出家受戒不。
佛告梵志。若有异学欲于我法中出家为道者。先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虽有是法。亦观人耳。
梵志白佛言。诸有异学欲于佛法中出家受戒者。先当四月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得出家受戒。如我今者。乃能于佛法中四岁观察。称众人意。然后乃望出家受戒。
佛告梵志。我先语汝。虽有是法。当观其人。
时。彼梵志即于正法中得出家受戒。如是不久以信坚固。净修梵行。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即成阿罗汉。
尔时。布咤婆楼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三分露遮经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诣娑罗婆提婆罗门村北尸舍娑林中止宿。
时。有婆罗门。名曰露遮。住娑罗林中。其村丰乐。人民炽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典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又能善于大人相法.占候吉凶.祭祀仪礼。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拘萨罗国人间游行。至尸舍娑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众中自身作证。与他说法。上中下善。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宜往觐现。我今宁可往共相见。
时。婆罗门即出彼村。诣尸舍娑林中。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婆罗门闻法已。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大众明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彼婆罗门见佛默然。知已许可。即从座起。绕佛而去。去佛不远。便起恶见言。诸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成。不应为他人说。但自知休与他说为。譬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是贪恶不善法耳。
时。婆罗门还至娑罗林已。即于其夜具办种种肴膳饮食。时到。语剃头师言。汝持我声。语尸舍娑林中。白沙门瞿昙。日时已到。宜知是时。
时。剃头师受教即往到佛所。礼世尊足白。时已到。宜知时。
尔时。世尊即著衣持钵。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娑罗林。
剃头师侍从世尊。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彼露遮婆罗门去佛不远。生恶见言。诸有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者。不应为他人说。但自知休与他说为。譬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是贪恶不善法耳。唯愿世尊除其恶见。
佛告剃头师曰。此是小事。易开化耳。
尔时。世尊至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以种种甘膳。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取一小床于佛前坐。佛告露遮。汝昨夜去我不远。生恶见言。诸沙门.婆罗门多知善法。多所证者。不应为他人说。乃至贪恶不善法。实有是言耶。
露遮言。尔。实有此事。
佛告露遮。汝勿复尔生此恶见。所以者何。世有三师可以自诫。云何为三。一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除烦恼。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除烦恼。不得上人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复依止与共同住。露遮。而彼诸弟子语师言。师今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得上人胜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烦恼。不得上人胜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使诸弟子不复恭敬承事供养。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坏故狱已。更造新狱。斯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一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义戒.时戒。
又告露遮。第二师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胜法。己业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不恭敬承事。由复依止与共同住。露遮。彼诸弟子语师言。今师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得上人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使诸弟子不复恭敬承事供养。但共依止同住而已。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在他后行。手摩他背。此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二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义戒.时戒。
又告露遮。第三师者。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除烦恼。又可增益得上人法。而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其诸弟子恭敬承事。依止而住。露遮。彼诸弟子语师言。今师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于现法中可得除众烦恼。少多得上人法。而今于现法中不能除众烦恼。虽复少多得上人法。己利未成而为弟子说法。诸弟子恭敬承事。共止同住。
佛言。露遮。犹如有人舍己禾稼。锄他田苗。此则名为贪浊恶法。是为三师可以自诫。是为贤圣戒.律戒.义戒.时戒。露遮。有一世尊不在世间。不可倾动。云何为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乃至得三明。除灭无明。生智慧明。去诸闇冥。出大法光。所谓漏尽智证。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露遮。是为第一世尊不在世间。不可倾动。露遮。有四沙门果。何者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云何。露遮。有人闻法应得此四沙门果。若有人遮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以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趣。
答曰。生恶趣。
露遮。犹如有人语波斯匿王言。王所有国土。其中财物王尽自用。勿给余人。云何。露遮。若用彼人言者。当断余人供不。
答曰。当断。
又问。断他供者。为是善心。为不善心。
答曰。不善心。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闻法。应得四沙门果。若有人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露遮遮他说法。使不得道果。不得生天。彼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当生善趣。为当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若有人语汝言。彼娑罗婆提村封所有财物。露遮。自用勿给人。物当自用。与他何为。云何。露遮。设用彼言者。当断余人供不。
答曰。当断。
又问。教人断他供者。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曰。堕恶道。
露遮。彼亦如是。有人闻法应得四沙门果。若有人言。勿为说法。设用其言者。彼人闻法得果不。
答曰。不得。
又问。若不得果。得生天不。
答曰。不得。
又问。遮他说法。使不得果。不得生天。为是善心。为不善心耶。
答曰。不善。
又问。不善心者。为生善趣。为堕恶道耶。
答。堕恶道。
尔时。露遮婆罗门白佛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媱.不欺.不饮酒。
佛说法已。时露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四分世记经第十一
阎浮提洲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众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此天地何由而败。何由而成。众生所居国土云何。
尔时。世尊于闲静处天耳彻听。闻诸比丘于食后集讲堂上议如此言。尔时世尊于静窟起。诣讲堂坐。知而故问。问诸比丘。向者所议。议何等事。
诸比丘白佛言。我等食后集法讲堂议言。诸贤。未曾有也。今是天地何由而败。何由而成。众生所居国土云何。我等集堂议如是事。
佛告诸比丘言。善哉。善哉。凡出家者应行二法。一贤圣默然。二讲论法语。汝等集在讲堂。亦应如此贤圣默然.讲论法语。诸比丘。汝等欲闻如来记天地成败.众生所居国邑不耶。
时。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正是时。愿乐欲闻。世尊说已。当奉持之。
佛言。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龙.四千大龙.四千金翅鸟.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树.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
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其边无际。地止于水。水深三千二十由旬。其边无际。水止于风。风深六千四十由旬。其边无际。比丘。其大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其边无际。须弥山王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下根连地。多固地分。其山直上。无有阿曲。生种种树。树出众香。香遍山林。多诸贤圣。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纯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高七百由旬。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四埵邪俹。曲临海上。
须弥山王有七宝阶道。其下阶道广六十由旬。夹道两边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金墙银门。银墙金门。水精墙琉璃门。琉璃墙水精门。赤珠墙玛瑙门。玛瑙墙赤珠门。砗磲墙众宝门。其栏楯者。金栏银桄。银栏金桄。水精栏琉璃桄。琉璃栏水精桄。赤珠栏玛瑙桄。玛瑙栏赤珠桄。砗磲栏众宝桄。其栏楯上有宝罗网。其金罗网下悬银铃。其银罗网下悬金铃。琉璃罗网悬水精铃。水精罗网悬琉璃铃。赤珠罗网悬玛瑙铃。玛瑙罗网悬赤珠铃。砗磲罗网悬众宝铃。其金树者金根金枝银叶华实。其银树者银根银枝金叶华实。其水精树水精根枝琉璃华叶。其琉璃树琉璃根枝水精华叶。其赤珠树赤珠根枝玛瑙华叶。其玛瑙树者玛瑙根枝赤珠华叶。砗磲树者砗磲根枝众宝华叶。
其七重墙。墙有四门。门有栏楯。七重墙上皆有楼阁台观。周匝缭绕有园观浴池。生众宝华。宝树行列。华果繁茂。香风四起。悦可人心。凫雁鸳鸯。异类奇鸟。无数千种。相和而鸣。又须弥山王中级阶道广四十由旬。夹道两边有七重宝墙.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如下阶。其上级阶道广二十由旬。夹道两边有七重宝墙.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如中阶。
佛告比丘。其下阶道有鬼神住。名曰迦楼罗足。其中阶道有鬼神住。名曰持鬘。其上阶道有鬼神住。名曰喜乐。其四出埵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宫殿。有七重宝城.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宝铃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宝城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过三十三天由旬一倍有焰摩天宫。过焰摩天宫由旬一倍有兜率天宫。过兜率天宫由旬一倍有化自在天宫。过化自在天宫由旬一倍有他化自在天宫。过他化自在天宫由旬一倍有梵迦夷天宫。
于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中间。有魔天宫。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过梵迦夷天宫由旬一倍有光音天宫。过光音天由旬一倍有遍净天宫。过遍净天由旬一倍有果实天宫。过果实天由旬一倍有无想天宫。过无想天由旬一倍有无造天宫。过无造天由旬一倍有无热天宫。过无热天由旬一倍有善见天宫。过善见天由旬一倍有大善见天宫。过大善见天由旬一倍有色究竟天宫。过色究竟天上有空处智天.识处智天.无所有处智天.有想无想处智天。齐此名众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齐此不过。
佛告比丘。须弥山北有天下。名郁单越。其土正方。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方。像彼地形。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圆。像彼地形。须弥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其土形如半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尔。像彼地形。须弥山南有天下。名阎浮提。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尔。像此地形。须弥山北面天金所成。光照北方。须弥山东面天银所成。光照东方。须弥山西面天水精所成。光照西方。须弥山南面天琉璃所成。光照南方。
郁单越有大树王。名菴婆罗。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弗于逮有大树王。名伽蓝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俱耶尼有大树王。名曰斤提。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又其树上有石牛幢。高一由旬。阎浮提有大树王。名曰阎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金翅鸟王及龙王有树名俱利睒婆罗。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阿修罗王有树。名善昼。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忉利天有树。名曰昼度。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千由旬。
须弥山边有山。名伽罗罗。高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其山去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其间纯生优钵罗华.钵头摩华.俱物头华.芬陀利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佉陀罗山不远有山。名伊沙陀罗。高二万一千由旬。纵广二万一千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佉陀罗山四万二千由旬。其间纯生优钵罗华.钵头摩华.俱物头华.芬陀利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伊沙陀罗山不远有山。名树巨陀罗。高万二千由旬。纵广万二千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伊沙陀罗山二万一千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树巨陀罗山不远有山。名善见。高六千由旬。纵广六千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树巨陀罗山万二千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
去善见山不远有山。名马食上。高三千由旬。纵广三千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善见山六千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马食山不远有山。名尼民陀罗。高千二百由旬。纵广千二百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马食山三千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尼民陀罗山不远有山。名调伏。高六百由旬。纵广六百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尼民陀罗山千二百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去调伏山不远有山。名金刚围。高三百由旬。纵广三百由旬。其边广远。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去调伏山六百由旬。其间纯生四种杂华。芦苇.松.竹丛生其中。出种种香。香气充遍。
去大金刚山不远有大海水。海水北岸有大树王。名曰阎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边空地复有丛林。名菴婆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阎婆。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娑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多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那多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为男。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为女。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男女。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散那。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栴檀。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佉詶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波柰婆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毗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香柰。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为柰。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安石磂。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曰为甘。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呵梨勒。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毗醯勒。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阿摩勒。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阿摩犁。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柰。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甘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苇。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竹。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舍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舍罗叶。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木瓜。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大木瓜。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解脱华。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瞻婆。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波婆罗罗。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修摩那。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波师。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多罗梨。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伽耶。纵广五十由旬。复有丛林名蒲萄。纵广五十由旬。
过是地空。其空地中复有华池。纵广五十由旬。复有钵头摩池.俱物头池.芬陀利池。毒蛇满中。各纵广五十由旬。过是地空。其空地中有大海水。名郁禅那。此水下有转轮圣王道。广十二由旬。夹道两边有七重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阎浮提地转轮圣王出于世时。水自然去。其道平现。去海不远有山。名郁禅。其山端严。树木繁茂。华果炽盛。众香芬馥。异类禽兽靡所不有。去郁禅山不远有山。名金壁。中有八万岩窟。八万象王止此窟中。其身纯白。头有杂色。口有六牙。齿间金填。过金壁山已。有山名雪山。纵广五百由旬。深五百由旬。东西入海。雪山中间有宝山。高二十由旬。
雪山埵出高百由旬。其山顶上有阿耨达池。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冷。澄清无秽。七宝砌垒.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种种异色。七宝合成。其栏楯者。金栏银桄。银栏金桄。琉璃栏水精桄。水精栏琉璃桄。赤珠栏玛瑙桄。玛瑙栏赤珠桄。砗磲栏众宝为桄。金网银铃。银网金铃。琉璃网水精铃。水精网琉璃铃。砗磲网七宝为铃。金多罗树金根金枝银叶银果。银多罗树银根银枝金叶金果。水精树水精根枝琉璃华果。赤珠树赤珠根枝玛瑙华果。砗磲树砗磲根枝众宝华果。
阿耨达池侧皆有园观浴池。众华积聚。种种树叶。华果繁茂。种种香风。芬馥四布。种种异类。诸鸟哀鸣相和。阿耨达池底。金沙充满。其池四边皆有梯陛。金桄银陛。银桄金陛。琉璃桄水精陛。水精桄琉璃陛。赤珠桄玛瑙陛。玛瑙桄赤珠陛。砗磲桄众宝陛。绕池周匝皆有栏楯。生四种华。青.黄.赤.白。杂色参间。华如车轮。根如车毂。华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如蜜。阿耨达池东有恒伽河。从牛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阿耨达池南有新头河。从师子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阿耨达池西有婆叉河。从马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阿耨达池北有斯陀河。从象口中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阿耨达宫中有五柱堂。阿耨达龙王恒于中止。
佛言。何故名为阿耨达。阿耨达其义云何。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三患。唯阿耨达龙无有三患。云何为三。一者举阎浮提所有诸龙。皆被热风.热砂著身。烧其皮肉。及烧骨髓以为苦恼。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二者举阎浮提所有龙宫。恶风暴起。吹其宫内。失宝饰衣。龙身自现以为苦恼。唯阿耨达龙王无如此患。三者举阎浮提所有龙王。各在宫中相娱乐时。金翅大鸟入宫搏撮或始生方便。欲取龙食。诸龙怖惧。常怀热恼。唯阿耨达龙无如此患。若金翅鸟生念欲往。即便命终。故名阿耨达。
佛告比丘。雪山右面有城。名毗舍离。其城北有七黑山。七黑山北有香山。其山常有歌舞倡妓音乐之声。山有二窟。一名为昼。二名善昼。天七宝成。柔软香洁。犹如天衣。妙音乾沓婆王从五百乾沓婆在其中止。善昼窟北有娑罗树王。名曰善住。有八千树王围绕四面。善住树王下有象王。亦名善住。止此树下。身体纯白。七处平住。力能飞行。其头赤色。杂色毛间。六牙纤[月*庸]。金为间填。有八千象围绕随从。其八千树王下八千象。亦复如是。
善住树王北有大浴池。名摩陀延。纵广五十由旬。有八千浴池周匝围绕。其水清凉。无有尘秽。以七宝堑周匝砌垒绕。池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七宝成。金栏银桄。银栏金桄。水精栏琉璃桄。琉璃栏水精桄。赤珠栏玛瑙桄。玛瑙栏赤珠桄。砗磲栏众宝桄。其金罗网下垂银铃。其银罗网下垂金铃。水精罗网垂琉璃铃。琉璃罗网垂水精铃。赤珠罗网垂玛瑙铃。玛瑙罗网垂赤珠铃。砗磲罗网垂众宝铃。其金树者金根金枝银叶华实。其银树者银根银枝金叶华实。水精树者水精根枝琉璃华实。琉璃树者琉璃根枝水精华实。赤珠树者赤珠根枝玛瑙华实。玛瑙树者玛瑙根枝赤珠华实。砗磲树者砗磲根枝众宝华实。
又其池底金砂布散。绕池周匝有七宝阶道。金陛银隥。银陛金隥。水精陛琉璃隥。琉璃陛水精隥。赤珠陛玛瑙隥。玛瑙陛赤珠隥。砗磲陛众宝隥。夹陛两边有宝栏楯。又其池中生四种华。青.黄.赤.白。众色参间。华如车轮。根如车毂。华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如蜜。绕池四面有众园观.丛林.浴池。生种种华。树木清凉。华果丰茂。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善住象王念欲游戏。入池浴时。即念八千象王。时。八千象王复自念言。善住象王今以念我。我等宜往至象王所。于是。众象即往前立。
时。善住象王从八千象至摩陀延池。其诸象中有为王持盖者。有执宝扇扇象王者。中有作倡妓乐前导从者。时。善住象王入池洗浴。作倡妓乐。共相娱乐。或有象为王洗鼻者。或有洗口.洗头.洗牙.洗耳.洗腹.洗背.洗尾.洗足者。中有拔华根洗之与王食者。中有取四种华散王上者。尔时。善住象王洗浴.饮食。共相娱乐已。即出岸上。向善住树立。其八千象然后各自入池洗浴.饮食。共相娱乐。讫已还出。至象王所。
时。象王从八千象前后导从。至善住树王所。中有持盖覆象王者。有执宝扇扇象王者。中有作倡妓乐在前导者。时。善住象王诣树王已。坐卧行步随意所游。余八千象各自在树下。坐卧行步随意所游。其树林中有围八寻者。有围九寻十寻至十五寻者。唯善住象王婆罗树王围十六寻。其八千娑罗树枝叶堕落时。清风远吹置于林外。又八千象大小便时。诸夜叉鬼除之林外。
佛告比丘。善住象王有大神力。功德如是。虽为畜生。受福如是。
郁单越品第二
佛告比丘。郁单越天下多有诸山。其彼山侧有诸园观浴池。生众杂华。树木清凉。华果丰茂。无数众鸟相和而鸣。又其山中多众流水。其水洋顺。无有卒暴。众华覆上。泛泛徐流。夹岸两边多众树木。枝条柔弱。华果繁炽。地生软草。盘萦右旋。色如孔翠。香如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以足蹈地。地凹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无有高下。
比丘。彼郁单越土四面有四阿耨达池。各纵广百由旬。其水澄清。无有垢秽。以七宝堑厕砌其边。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与摩陀延池严饰无异。彼四大池各出四大河。广十由旬。其水洋顺。无有卒暴。众华覆上。泛泛徐流。夹岸两边多众树木。枝条柔弱。华果繁炽。地生软草。盘萦右旋。色如孔翠。香犹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以足蹈地。地凹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无有高下。又彼土地无有沟涧.坑坎.荆棘.株杌。亦无蚊虻.蚖蛇.蜂蝎.虎狼.恶兽。地纯众宝。无有石砂。阴阳调柔。四气和顺。不寒不热。无众恼患。其地润泽。尘秽不起。如油涂地。无有游尘。百草常生。无有冬夏。树木繁茂。华果炽盛。地生软草。盘萦右旋。色如孔翠。香犹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以足蹈地。地凹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无有高下。
其土常有自然粳米。不种自生。无有糠糩。如白华丛。犹忉利天食。众味具足。其土常有自然釜镬。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于镬下。饭熟光灭。不假樵火。不劳人功。其土有树。名曰曲躬。叶叶相次。天雨不漏。彼诸男女止宿其下。复有香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自然香出。其树或高六十里。或五十.四十。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自然香出。
复有衣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衣。其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出种种衣。复有庄严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严身之具。其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里。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出种种严身之具。复有华鬘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鬘。其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里。极小高五里。亦皆华果繁茂。出种种鬘。复有器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器。其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出种种器。复有果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果。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出种种果。复有乐器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乐器。其树或高六十里.五十.四十。极小高五里。皆华果繁茂。出种种乐器。
其土有池。名曰善见。纵广百由旬。其水清澄。无有垢秽。以七宝堑厕砌其边。绕池四面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其善见池北有树。名菴婆罗。周围七里。上高百里。枝叶四布遍五十里。其善见池东出善道河。广一由旬。其水徐流。无有洄澓。种种杂华覆蔽水上。夹岸两边树木繁茂。枝条柔弱。华果炽盛。地生软草。盘萦右旋。色如孔翠。香如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足蹈地时。地凹四寸。举足还复。地平如掌。亦无有高下。
又其河中有众宝船。彼方人民欲入中洗浴游戏时。脱衣岸上。乘船中流。游戏娱乐讫已。渡水遇衣便著。先出先著。后出后著。不求本衣。次至香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杂香。以自涂身。次到衣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杂衣。随意所著。次到庄严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庄严。以自严饰。次到鬘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杂鬘。以著头上。次到器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宝器。取宝器已。次到果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美果。或啖食者。或口含者。或漉汁饮者。次到乐器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种种乐器。调弦鼓之。并以妙声和弦。而行诣于园林。随意娱乐。或一日.二日至于七日。然后复去。无有定处。
善见池南出妙体河。善见池西出妙味河。善见池北出光影河。亦复如是。善见池东有园林名善见。纵广百由旬。绕园四边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杂色间厕。七宝所成。其园四面有四大门。周匝栏楯。皆七宝成。园内清净。无有荆棘。其地平正。无有沟涧.坑坎.陵阜。亦无蚊虻.蝇虱.蚖蛇.蜂蝎.虎狼.恶兽。地纯众宝。无有砂石。阴阳调柔。四气和顺。不寒不热。无众恼患。其地润泽。无有尘秽。如油涂地。游尘不起。百草常生。无有冬夏。树木繁茂。华果炽盛。地生软草。盘萦右旋。色如孔翠。香如婆师。软若天衣。其地柔软。足蹈地时。地凹四寸。举足还复。
其园常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如白华丛。众味具足。如忉利天食。其园常有自然釜镬。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于镬下。饭熟光灭。不假樵火。不劳人功。其园有树。名曰曲躬。叶叶相次。天雨不漏。使诸男女止宿其下。复有香树。高七十里。华果繁茂。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香。树有高六十里.五十.四十。至高五里。华果繁茂。出种种香。乃至乐器树。亦复如是。
其土人民至彼园中游戏娱乐。一日.二日。至于七日。其善见园无人守护。随意游戏。然后复去。善见池南有园林。名大善见。善见池西有园林。名曰娱乐。善见池北有园林。名曰等华。亦复如是。其土中夜.后夜。阿耨达龙王数数随时起清净云。周遍世界而降甘雨。如[殼/牛]牛顷。以八味水润泽普洽。水不留停。地无泥淖。犹如鬘师以水洒华。使不萎枯。润泽鲜明。时。彼土于中夜后无有云翳。空中清明。海出凉风。清净柔和。微吹人身。举体快乐。其土丰饶。人民炽盛。设须食时。以自然粳米著于釜中。以焰光珠置于釜下。饭自然熟。珠光自灭。诸有来者。自恣食之。其主不起。饭终不尽。若其主起。饭则尽儩。其饭鲜洁。如白华丛。其味具足。如忉利天食。彼食此饭。无有众病。气力充足。颜色和悦。无有衰耗。
又其土人身体相类。颜貌同等。不可分别。其貌少壮。如阎浮提二十许人。其人口齿平正洁白。密致无间。发绀青色。无有痿落。发垂八指。齐肩而止。不长不短。若其土人民起欲心时。则熟视女人而舍之去。彼女随后往诣园林。若彼女人是彼男子父亲.母亲骨肉中表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若非父亲.母亲骨肉中表应行欲者。树则曲躬。回荫其身。随意娱乐。一日.二日。或至七日。尔乃散去。彼人怀妊。七日.八日便产。随生男女。置于四衢大交道头。舍之而去。诸有行人经过其边。出指令[口*束]。指出甘乳。充适儿身。过七日已。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
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越。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
复次。杀生者堕恶趣。不杀者生善趣。如是窃盗.邪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堕恶趣中。不盗。不媱。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嫉妒.邪见者。则生善趣。若有不杀。不盗。不媱。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不贪取.嫉妒.邪见。身坏命终。生郁单越。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复次。悭吝贪取。不能施惠。死堕恶道。开心不吝。能为施惠者。则生善处。有人施沙门.婆罗门。及施贫穷乞儿.疮病.困苦者。给其衣服.饮食.乘舆.华鬘.涂香.床榻.房舍。又造立塔庙。灯烛供养。其人身坏命终。生郁单越。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何故称郁单越人为胜。其土人民不受十善。举动自然与十善合。身坏命终。生天善处。是故彼人得称为胜郁单越。郁单越者。其义云何。于三天下。其土最上最胜。故名郁单越。
转轮圣王品第三
佛告比丘。世间有转轮圣王。成就七宝。有四神德。云何转轮圣王成就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云何转轮圣王金轮宝成就。若转轮圣王出阎浮提地。刹利水浇头种。以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上高殿上。与婇女众共相娱乐。天金轮宝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金所成。天匠所造。非世所有。轮径丈四。转轮圣王见已。默自念言。我曾从先宿诸旧闻如是语。若刹利王水浇头种。以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升法殿上。婇女围绕。自然金轮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轮径丈四。是则名为转轮圣王。今此轮现。将无是耶。今我宁可试此轮宝。
时。转轮王即召四兵。向金轮宝。偏露右臂。右膝著地。以右手摩扪金轮语言。汝向东方。如法而转。勿违常则。轮即东转。时。转轮王即将四兵随其后行。金轮宝前有四神导。轮所住处。王即止驾。尔时。东方诸小国王见大王至。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来诣王所。拜首白言。善哉。大王。今此东方土地丰乐。多诸珍宝。人民炽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顺。唯愿圣王于此治政。我等当给使左右承受所须。当时。转轮王语小王言。止。止。诸贤。汝等则为供养我已。但当以正法治化。勿使偏枉。无令国内有非法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偷盗.邪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之人。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时。诸小王闻是教已。即从大王巡行诸国。至东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随轮所至。其诸国王各献国土。亦如东方诸小王比。此阎浮地所有名曰土地沃野丰。多出珍宝。林水清净。平旷之处。轮则周行。封画图度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天神于中夜造城郭。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造此城邑。金轮宝复于其城中。图度封地东西四由旬。南北二由旬。天神于中夜造宫殿。宫墙七重。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造宫殿已。时金轮宝在宫殿上虚空中住。完具而不动转。转轮圣王踊跃而言。此金轮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金轮宝成就。
云何白象宝成就。转轮圣王清旦于正殿上坐。自然象宝忽现在前。其毛纯白。七处平住。力能飞行。其首杂色。六牙纤[月*庸]。真金间填。时。王见已念言。此象贤良。若善调者可中御乘。即试调习。诸能悉备。时。转轮王欲自试象。即乘其上。清旦出城。周行四海。食时以还。时。转轮王踊跃而言。此白象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象宝成就。
云何转轮圣王绀马宝成就。时。转轮圣王清旦在正殿上坐。自然马宝忽现在前。绀青色。珠毛尾。头颈如象。力能飞行。时。王见已念言。此马贤良。若善调者。可中御乘。即试调习。诸能悉备。时。转轮圣王欲自试马宝。即乘其上。清旦出城。周行四海。食时已还。时。转轮王踊跃而言。此绀马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绀马宝成就。
云何神珠宝成就。时。转轮圣王于清旦在正殿上坐。自然神珠忽现在前。其色清彻。无有瑕秽。时。王见已言。此珠妙好。若有光明。可照宫内。时。转轮王欲试此珠。即召四兵。以此宝珠置高幢上。于夜冥中。赍幢出城。其珠光明照一由旬。现城中人皆起作务。谓为是昼。转轮圣王踊跃而言。今此神珠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神珠宝成就。
云何玉女宝成就。时。玉女宝忽然出现。颜色从容。面貌端正。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白不黑。不刚不柔。冬则身温。夏则身凉。举身毛孔出栴檀香。口出优钵罗华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先起后坐。不失仪则。时。转轮圣王见已无著。心不暂念。况复亲近。时。转轮圣王见已。踊跃而言。此玉女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玉女宝成就。
云何居士宝成就。时。居士丈夫忽然自出。宝藏自然财富无量。居士宿福。眼能彻视地中伏藏。有主无主皆悉见知。其有主者能为拥护。其无主者取给王用。时。居士宝往白王言。大王。有所给与。不足为忧。我自能办。时。转轮圣王欲试居士宝。即敕严船于水游戏。告居士曰。我须金宝。汝速与我。居士报曰。大王小待。须至岸上。王寻逼言。我今须用。正尔得来。时。居士宝被王严敕。即于船上长跪。以右手内著水中。水中宝瓶随手而出。如虫沿树。彼居士宝亦复如是。内手水中。宝沿手出。充满船上。而白王言。向须宝用。为须几许。时。转轮圣王见语居士言。止。止。吾无所须。向相试耳。汝今便为供养我已。时。居士闻王语已。寻以宝物还投水中。时。转轮圣王踊跃而言。此居士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居士宝成就。
云何主兵宝成就。时。主兵宝忽然出现。智谋雄猛。英略独决。即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讨伐。不足为忧。我自能办。时。转轮圣王欲试主兵宝。即集四兵而告之曰。汝今用兵。未集者集。已集者放。未严者严。已严者解。未去者去。已去者住。时。主兵宝闻王语已。即令四兵。未集者集。已集者放。未严者严。已严者解。未去者去。已去者住。时。转轮圣王见已。踊跃而言。此主兵宝真为我瑞。我今真为转轮圣王。是为转轮圣王七宝成就。何谓四神德。一者长寿不夭无能及者。二者身强无患无能及者。三者颜貌端正无能及者。四者宝藏盈溢无能及者。是为转轮圣王成就七宝及四功德。
时。转轮圣王久乃命驾出游后园。寻告御者。汝当善御而行。所以然者。吾欲谛观国土人民安乐无患。时。国人民路次观者。复语侍人。汝且徐行。吾欲谛观圣王威颜。时。转轮圣王慈育民物如父爱子。国民慕王如子仰父。所有珍奇尽以贡王。愿垂纳受。在意所与。时王报曰。且止。诸人。吾自有宝。汝可自用。
转轮圣王治此阎浮提时。其地平正。无有荆棘.坑坎.埠阜。亦无蚊虻.蜂蝎.蝇蚤.蚖蛇.恶虫。石砂.瓦砾自然沉没。金银宝王现于地上。四时和调。不寒不热。其地柔软。无有尘秽。如油涂地。洁净光泽。无有尘秽。转轮圣王治于世时。地亦如是。地出流泉。清净无竭。生柔软草。冬夏常青。树木繁茂。华果炽盛。地生软草。色如孔翠。香若婆师。软如天衣。足蹈地时。地凹四寸。举足还复。无空缺处。自然粳米无有糠糩。众味具足。时有香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果自然裂。出自然香。香气馥熏。复有衣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衣。复有庄严树。华果炽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庄严具。复有鬘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鬘。复有器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器。复有果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种种果。复有乐器树。华果茂盛。其果熟时。皮壳自裂。出众乐器。
转轮圣王治于世时。阿耨达龙王于中夜后起大密云。弥满世界而降大雨。如[殼/牛]牛顷。雨八味水。润泽周普。地无停水。亦无泥淖。润泽沾洽。生长草木。犹如鬘师水洒华鬘。使华鲜泽。令不萎枯。时雨润泽。亦复如是。又时于中夜后。空中清明。净无云翳。海出凉风。清净调柔。触身生乐。圣王治时。此阎浮提五谷丰贱。人民炽盛。财宝丰饶。无所匮乏。
当时。转轮圣王以正治国。无有阿枉。修十善行。尔时诸人民亦修正见。具十善行。其王久久。身生重患。而取命终。时犹如乐人。食如小过。身小不适。而便命终。生梵天上。时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及国土民作倡妓乐。葬圣王身。其王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国内士民。以香汤洗浴王身。以劫贝缠五百张氎。次如缠之。奉举王身。置金棺里。以香油灌置铁椁里。复以木椁重衣其外。积众香薪重衣其上。而阇维之。于四衢道头起七宝塔。纵广一由旬。杂色参间。以七宝成。其塔四面各有一门。周匝栏楯。以七宝成。其塔四面空地纵广五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金墙银门。银墙金门。琉璃墙水精门。水精墙琉璃门。赤珠墙玛瑙门。玛瑙墙赤珠门。砗磲墙众宝门。其栏楯者。金栏银桄。银栏金桄。水精栏琉璃桄。琉璃栏水精桄。赤珠栏玛瑙桄。玛瑙栏赤珠桄。砗磲栏众宝桄。其金为罗网下悬银铃。银罗网下悬金铃。琉璃罗网悬水精铃。水精罗网悬琉璃铃。赤珠罗网悬玛瑙铃。玛瑙罗网悬赤珠铃。砗磲罗网悬众宝铃。其金树者银叶华实。其银树者金叶华实。其琉璃树水精华叶。水精树琉璃华叶。赤珠树者玛瑙华叶。玛瑙树赤珠华叶。砗磲树众宝华叶。其四园墙复有四门。周匝栏楯。又其墙上皆有楼阁宝台。其墙四面有树木园林.流泉浴池。生种种华。树木繁茂。华果炽盛。众香芬馥。异鸟哀鸣。其塔成已。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举国士民皆来供养此塔。施诸穷乏。须食与食。须衣与衣。象马宝乘。给众所须。随意所与。转轮圣王威神功德。其事如是。
地狱品第四
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彼有八大地狱。其一地狱有十六小地狱。第一大地狱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堆[石*甲]。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其想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小狱纵广五百由旬。第一小狱名曰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钉。四名饥。五名渴。六名一铜釜。七名多铜釜。八名石磨。九名脓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铁丸。十三名釿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剑树。十六名寒冰。
云何名想地狱。其中众生手生铁爪。其爪长利。迭相瞋忿。怀毒害想。以爪相攫。应手肉堕。想为已死。冷风来吹。皮肉还生。寻活起立。自想言。我今已活。余众生言。我想汝活。以是想故。名想地狱。
复次。想地狱其中众生怀毒害想。共相触娆。手执自然刀剑。刀剑锋利。迭相斫刺。㓟剥脔割。身碎在地。想谓为死。冷风来吹。皮肉更生。寻活起立。彼自想言。我今已活。余众生言。我想汝活。以此因缘故。名想地狱。
复次。想地狱其中众生怀毒害想。迭相触娆。手执自然刀剑。刀剑锋利。共相斫刺。㓟剥脔割。想谓为死。冷风来吹。皮肉更生。寻活起立。自言。我活。余众生言。我想汝活。以此因缘故。名想地狱。
复次。想地狱其中众生怀毒害想。迭相触娆。手执油影刀。其刀锋利。更相斫刺。㓟剥脔割。想谓为死。冷风来吹。皮肉更生。寻活起立。自言。我活。余众生言。我想汝活。以是因缘。名为想地狱。
复次。想地狱其中众生怀毒害想。迭相触娆。手执小刀。其刀锋利。更相斫刺。㓟剥脔割。想谓为死。冷风来吹。皮肉更生。寻活起立。自言。我活。余众生言。我想汝活。以是因缘故。名想地狱。
其中众生久受罪已。出想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到黑沙地狱。时。有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举体尽黑。犹如黑云。热沙烧皮。尽肉彻骨。罪人身中有黑焰起。绕身回旋。还入身内。受诸苦恼。烧炙燋烂。以罪因缘。受此苦报。其罪未毕。故使不死。
于此久受苦已。出黑沙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到沸屎地狱。其地狱中有沸屎铁丸自然满前。驱迫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至于头面。无不周遍。复使探撮。举著口中。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有铁嘴虫。咂食皮肉。彻骨达髓。苦毒辛酸。忧恼无量。以罪未毕。犹复不死。
于沸屎地狱久受苦已。出沸屎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到铁钉地狱。到已。狱卒扑之令堕。偃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钉钉手.钉足.钉心。周遍身体。尽五百钉。苦毒辛酸。号啕呻吟。余罪未尽。犹复不死。
久受苦已。出铁钉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到饥饿地狱。狱卒来问。汝等来此。欲何所求。报言。我饥。狱卒即捉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钩钩口使开。销铜灌口。燋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苦毒辛酸。悲号啼哭。余罪未尽。犹复不死。
久受苦已。出饥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到渴地狱。狱卒问言。汝等来此。欲何所求。报言。我渴。狱卒即捉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钩钩口使开。以热铁丸著其口中。。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苦毒辛酸。悲号啼哭。余罪未尽。犹复不死。
久受苦已。出渴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到一铜镬地狱。狱卒怒目捉罪人足。倒投镬中。随汤涌沸。上下回旋。从底至口。从口至底。或在镬腹。身坏烂熟。譬如煮豆。随汤涌沸。上下回转。中外烂坏。罪人在镬。随汤上下。亦复如是。号啕悲叫。万毒并至。余罪未尽。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出一铜镬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多铜镬地狱。多铜镬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狱鬼怒目捉罪人足。倒投镬中。随汤涌沸。上下回旋。从底至口。从口至底。或在镬腹。举身烂坏。譬如煮豆。随汤涌沸。上下回转。中外皆烂。罪人在镬。亦复如是。随汤上下。从口至底。从底至口。或手足现。或腰腹现。或头面现。狱卒以铁钩钩取置余镬中。号啕悲叫。苦毒辛酸。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出多铜镬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石磨地狱。石磨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狱鬼大怒。捉彼罪人扑热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热石[石*甲]其身上。回转揩磨。骨肉糜碎。脓血流出。苦毒切痛。悲号辛酸。余罪未尽。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出石磨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脓血地狱。脓血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地狱中有自然脓血。热沸涌出。罪人于中东西驰走。脓血热沸汤其身体。手足头面皆悉烂坏。又取脓血而自食之。汤其唇口。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烂坏。苦毒辛酸。众痛难忍。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脓血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量火地狱。量火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地狱中有大火聚。自然在前。其火焰炽。狱卒瞋怒驱迫罪人。手执铁斗。以量火聚。彼量火时。烧其手足。遍诸身体。苦毒热痛。呻吟号哭。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量火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到灰河地狱。灰河地狱纵广五百由旬。深五百由旬。灰河涌沸。恶气熢㶿。回波相搏。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锋长八寸。其河岸边生长刀剑。其边皆有狱卒豺狼。又其岸上有剑树林。枝叶华实皆是刀剑。锋刃八寸。罪人入河。随波上下。回覆沉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皮肉烂坏。脓血流出。苦痛万端。酸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灰河地狱至彼岸上。岸上利剑割刺身体。手足伤坏。尔时。狱卒问罪人言。汝等来此。欲何所求。罪人报曰。我等饥饿。狱卒即捉罪人扑热铁上。舒展身体。以铁钩擗口。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复有豺狼。牙齿长利。来啮罪人。生食其肉。于是。罪人为灰河所煮。利刺所刺。洋铜灌口。豺狼所食已。即便奔驰走上剑树。上剑树时。剑刃下向。下剑树时。剑刃上向。手攀手绝。足蹈足绝。剑刃刺身。中外通彻。皮肉堕落。脓血流出。唯有白骨筋脉相连。时。剑树上有铁嘴乌。啄头骨坏。咂食其脑。苦毒辛酸。号啕悲叫。余罪未毕。故使不死。还复入灰河狱中。随波上下。回覆沉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皮肉烂坏。脓血流出。唯有白骨浮漂于外。冷风来吹。肌肉还复。寻便起立。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铁丸地狱。铁丸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热铁丸自然在前。狱鬼驱捉。手足烂坏。举身火燃。苦痛悲号。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铁丸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釿斧地狱。釿斧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彼入狱已狱卒瞋怒捉此罪人扑热铁上。以热铁釿斧斫其手足.耳鼻.身体。苦毒辛酸。悲号叫唤。余罪未尽。犹复不死。
久受罪已。出釿斧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豺狼地狱。豺狼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群豺狼竞来揸掣。䶩啮拖拽。肉堕伤骨。脓血流出。苦痛万端。悲号酸毒。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豺狼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彼剑树林中。有暴风起吹。剑树叶堕其身上。著手手绝。著足足绝。身体头面无不伤坏。有铁嘴乌立其头上。啄其两目。苦痛万端。悲号酸毒。余罪未毕。故使不死。
久受苦已。乃出剑树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寒冰地狱。寒冰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大寒风吹其身。举体冻瘃。皮肉堕落。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命终。
佛告比丘。黑绳大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为黑绳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绳絣之使直。以热铁斧逐绳道斫。斫彼罪人。作百千段。犹如工匠以绳絣木。利斧随斫。作百千段。治彼罪人。亦复如是。苦毒辛酸。不可称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黑绳地狱。
复次。黑绳地狱狱卒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绳絣。以锯锯之。犹如工匠以绳絣木。以锯锯之。治彼罪人。亦复如是。苦痛辛酸。不可称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黑绳地狱。
复次。黑绳地狱捉彼罪人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绳置其身上。烧皮彻肉。燋骨沸髓。苦毒辛酸。痛不可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黑绳地狱。
复次。黑绳地狱狱卒悬热铁绳交横无数。驱迫罪人。使行绳间。恶风暴起。吹诸铁绳。历络其身。烧皮彻肉。燋骨沸髓。苦毒万端。不可称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黑绳。
复次。黑绳狱卒以热铁绳衣驱罪人被之。烧皮彻肉。燋骨沸髓。苦毒万端。不可称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黑绳。其彼罪人久受苦已。乃出黑绳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堆[石*甲]大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为堆[石*甲]地狱。其地狱中有大石山。两两相对。罪人入中。山自然合。堆[石*甲]其身。骨肉糜碎。山还故处。犹如以木掷木。弹却还离。治彼罪人。亦复如是。苦毒万端。不可称计。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曰堆[石*甲]地狱。
复次。堆[石*甲]地狱有大铁象。举身火燃。哮呼而来。蹴蹋罪人。宛转其上。身体糜碎。脓血流出。苦毒辛酸。号啕悲叫。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堆[石*甲]。
复次。堆[石*甲]地狱其中狱卒捉诸罪人置于磨中。以磨磨之。骨肉糜碎。脓血流出。苦毒辛酸。不可称计。其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堆[石*甲]。
复次。堆[石*甲]地狱狱卒捉彼罪人卧大石上。以大石[石*甲]。骨肉糜碎。脓血流出。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堆[石*甲]。
复次。堆[石*甲]狱卒取彼罪人卧铁臼中。以铁杵捣从足至头。皮肉糜碎。脓血流出。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堆[石*甲]。其彼罪人久受苦已。乃出堆[石*甲]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叫唤地狱有十六小地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何故名为叫唤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掷大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啕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叫唤地狱。
复次。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大铁瓮中。热汤涌沸而煮罪人。号啕叫唤。苦切辛酸。余罪未尽。故使不死。故名叫唤。
复次。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置大铁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啕叫唤。苦痛辛酸。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叫唤。
复次。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小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啕叫唤。苦痛辛酸。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叫唤。
复次。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大鏊上。反覆煎熬。号啕叫唤。苦痛辛酸。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叫唤。久受苦已。乃出叫唤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尔乃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大叫唤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大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著大铁釜中。热汤涌沸而煮罪人。号啕叫唤。大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大叫唤地狱。
复次。大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大铁瓮中。热汤涌沸而煮罪人。号啕叫唤。大叫唤。苦切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大叫唤地狱。
复次。大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置铁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啕叫唤。苦毒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大叫唤地狱。
复次。大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小镬中。热汤涌沸。煮彼罪人。号啕叫唤。大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故名大叫唤。
复次。大叫唤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大鏊上。反覆煎熬。号啕叫唤。大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故名大叫唤。久受苦已。乃出大叫唤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尔乃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烧炙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何故名为烧炙地狱。尔时。狱卒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烧炙地狱。
复次。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将彼罪人入铁室内。其室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烧炙地狱。
复次。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著铁楼上。其楼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烧炙地狱。
复次。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著大铁陶中。其陶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烧炙地狱。
复次。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掷大鏊上。其鏊火燃。中外俱赤。烧炙罪人。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尽。故使不死。久受苦已。乃出烧炙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罪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大烧炙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云何名大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将诸罪人置铁城中。其城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重大烧炙。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大烧炙地狱。
复次。大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将诸罪人入铁室中。其室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重大烧炙。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大烧炙地狱。
复次。大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著铁楼上。其楼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重大烧炙。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曰大烧炙地狱。
复次。大烧炙地狱其诸狱卒取彼罪人著大铁陶中。其陶火燃。内外俱赤。烧炙罪人。重大烧炙。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大烧炙地狱。
复次。大烧炙地狱中自然有大火坑。火焰炽盛。其坑两岸有大火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贯铁钗上。竖著火中。烧炙其身。重大烧炙。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久受苦已。然后乃出大烧炙地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尔乃命终。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无间大地狱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各各纵广五百由旬。云何名无间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剥取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著火车轮。疾驾火车。辗热铁地。周行往反。身体碎烂。皮肉堕落。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
复次。无间大地狱有大铁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东焰至西。西焰至东。南焰至北。北焰至南。上焰至下。下焰至上。焰炽回遑。无间空处。罪人在中。东西驰走。烧炙其身。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
复次。无间大地狱中有铁城。火起洞然。罪人在中。火焰燎身。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
复次。大无间地狱罪人在中。久乃门开。其诸罪人奔走往趣。彼当走时。身诸支节。皆火焰出。犹如力士执大草炬逆风而走。其焰炽燃。罪人走时。亦复如是。走欲至门。门自然闭。罪人踼跌。伏热铁地。烧炙其身。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
复次。无间地狱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有所闻。但闻恶声。鼻有所闻。但闻臭恶。身有所触。但触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恶法。又其罪人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其中众生久受苦已。从无间出。慞惶驰走。求自救护。宿对所牵。不觉忽至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尔乃命终。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身为不善业 口意亦不善
斯堕想地狱 怖惧衣毛竖
恶意向父母 佛及诸声闻
则堕黑绳狱 苦痛不可称
但造三恶业 不修三善行
堕堆[石*甲]地狱 苦痛不可称
瞋恚怀毒害 杀生血污手
造诸杂恶行 堕叫唤地狱
常习众邪见 为爱网所覆
造此卑陋行 堕大叫唤狱
常为烧炙行 烧炙诸众生
堕烧炙地狱 长夜受烧炙
舍于善果业 善果清净道
为众弊恶行 堕大烧炙狱
为极重罪行 必生恶趣业
堕无间地狱 受罪不可称
想及黑绳狱 堆[石*甲]二叫唤
烧炙大烧炙 无间为第八
此八大地狱 洞然火光色
斯由宿恶殃 小狱有十六
佛告比丘。彼二大金刚山间有大风起。名为僧佉。若使此风来至此四天下及八万天下者。吹此大地及诸名山须弥山王去地十里。或至百里。飞飏空中。皆悉糜碎。譬如壮士。手把轻糠散于空中。彼大风力。若使来者。吹此天下。亦复如是。由有二大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比丘。当知此金刚山多所饶益。亦是众生行报所致。
又彼二山间风。焰炽猛热。若使彼风来至此四天下者。其中众生.山河.江海.草木.丛林皆当燋枯。犹如盛夏断生软草。置于日中。寻时萎枯。彼风如是。若使来至此世界。热气烧炙。亦复如是。由此二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比丘。当知此金刚山多所饶益。亦是众生行报所致。
又彼二山间风。臭处不净。腥秽酷烈。若使来至此天下者。熏此众生皆当失目。由此二大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比丘。当知此金刚山多所饶益。亦是众生行报所致。
又彼二山中间复有十地狱。一名厚云。二名无云。三名呵呵。四名奈何。五名羊鸣。六名须乾提。七名优钵罗。八名拘物头。九名芬陀利。十名钵头摩。云何名厚云地狱。其狱罪人自然生身。譬如厚云。故名厚云。云何名曰无云。其彼狱中受罪众生。自然生身。犹如段肉。故名无云。云何名呵呵。其地狱中受罪众生。苦痛切身。皆称呵呵。故名呵呵。云何名奈何。其地狱中受罪众生。苦痛酸切。无所归依。皆称奈何。故名奈何。云何名羊鸣。其地狱中受罪众生。苦痛切身。欲举声语。舌不能啭。直如羊鸣。故名羊鸣。云何名须乾提。其地狱中举狱皆黑。如须乾提华色。故名须乾提。云何名优钵罗。其地狱中举狱皆青。如优钵罗华。故名优钵罗。云何名拘物头。其地狱中举狱皆红。如拘物头华色。故名拘物头。云何名芬陀利。其地狱中举狱皆白。如芬陀利华色。故名芬陀利。云何名钵头摩。其地狱中举狱皆赤。如钵头摩华色。故名钵头摩。
佛告比丘。喻如有篅受六十四斛。满中胡麻。有人百岁持一麻去。如是至尽。厚云地狱受罪未竟。如二十厚云地狱寿与一无云地狱寿等。如二十无云地狱寿与一呵呵地狱寿等。如二十呵呵地狱寿与一奈何地狱寿等。如二十奈何地狱寿与一羊鸣地狱寿等。如二十羊鸣地狱寿与一须乾提地狱寿等。如二十须乾提地狱寿与一优钵罗地狱寿等。如二十优钵罗地狱寿与一拘物头地狱寿等。如二十拘物头地狱寿与一芬陀利地狱寿等。如二十芬陀利地狱寿与一钵头摩地狱寿等。如二十钵头摩地狱寿。名一中劫。如二十中劫。名一大劫。钵头摩地狱中火焰热炽盛。罪人去火一百由旬。火已烧炙。去六十由旬。两耳已聋。无所闻知。去五十由旬。两目已盲。无所复见。瞿波梨比丘以怀恶心。谤舍利弗.目揵连。身坏命终。堕此钵头摩地狱中。
尔时。梵王说此偈言。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应毁者誉 应誉者毁
口为恶业 身受其罪
技术取财 其过薄少
毁谤贤圣 其罪甚重
百千厚云寿 一钵头摩寿
谤圣受斯殃 由心口为恶
佛告比丘。彼梵天说如是偈。为真正言。佛所印可。所以者何。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亦说此义。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应毁者誉 应誉者毁
口为恶业 身受其罪
技术取财 其过薄少
毁谤贤圣 其罪甚重
百千厚云寿 一钵头摩寿
谤圣受斯殃 由心口为恶
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有三使者。云何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身坏命终。堕地狱中。狱卒将此罪人诣阎罗王所。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愿大王善问其辞。王问罪人言。汝不见初使耶。罪人报曰。我不见也。王复告曰。汝在人中时颇见老人头白齿落。目视矇矇。皮缓肌皱。偻脊拄杖。呻吟而行。身体战掉。气力衰微。见此人不。罪人言。见。王复告曰。汝何不自念。我亦当尔。彼人报言。我时放逸。不自觉知。王复语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恶从善。今当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今汝受罪。非父母过。非兄弟过。亦非天帝。亦非先祖。亦非知识.僮仆.使人。亦非沙门.婆罗门过。汝自有恶。汝今自受。
时。阎罗王以第一天使问罪人已。复以第二天使问罪人言。云何汝不见第二天使耶。对曰。不见。王又问言。汝本为人时。颇见人疾病困笃。卧著床褥。屎尿臭处。身卧其上。不能起居。饮食须人。百节酸疼。流泪呻吟。不能言语。汝见是不。答曰。见。王又报言。汝何不自念。如此病苦。我亦当尔。罪人报言。我时放逸。不自觉知。王复语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恶从善。今当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汝今受罪。非父母过。非兄弟过。亦非天帝过。亦非先祖。亦非知识.僮仆.使人。亦非沙门.婆罗门过。汝自为恶。汝今自受。
时。阎罗王以第二天使问罪人已。复以第三天使问罪人言。云何汝不见第三天使耶。答曰。不见。王又问言。汝本为人时。颇见人死。身坏命终。诸根永灭。身体挺直。犹如枯木。捐弃冢间。鸟兽所食。或衣棺椁。或以火烧。汝见是不。罪人报曰。实见。王又报言。汝何不自念。我亦当死。与彼无异。罪人报言。我时放逸。不自觉知。王复语言。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恶从善。今当令汝知放逸苦。王又告言。汝今受罪。非父母过。非兄弟过。亦非天帝。亦非先祖。亦非知识.僮仆.使人。亦非沙门.婆罗门过。汝自为恶。汝今自受。时。阎罗王以三天使具诘问已。即付狱卒。时。彼狱卒即将罪人诣大地狱。其大地狱纵广百由旬。下深百由旬。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四方有四门 巷陌皆相当
以铁为狱墙 上覆铁罗网
以铁为下地 自然火焰出
纵广百由旬 安住不倾动
黑焰熢㶿起 赫烈难可睹
小狱有十六 火炽由行恶
佛告比丘。时。阎罗王自生念言。世间众生迷惑无识。身为恶行。口.意为恶。其后命终。少有不受此苦。世间众生若能改恶。修身.口.意为善行者。命终受乐。如彼天神。我若命终生人中者。若遇如来。当于正法中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清净信净修梵行。所作已办。断除生死。于现法中自身作证。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虽见天使者 而犹为放逸
其人常怀忧 生于卑贱处
若有智慧人 见于天使者
亲近贤圣法 而不为放逸
见受生恐畏 由生老病死
无受则解脱 生老病死尽
彼得安隐处 现在得无为
已度诸忧畏 决定般涅槃
龙鸟品第五
佛告比丘。有四种龙。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是为四种。有四种金翅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是为四种。大海水底有娑竭龙王宫。纵广八万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严饰。皆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须弥山王与佉陀罗山。二山中间有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大海北岸有一大树。名究罗睒摩。龙王.金翅鸟共有此树。其树下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此大树东有卵生龙王宫.卵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其究罗睒摩罗树南有胎生龙王宫.胎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究罗睒摩罗树西有湿生龙宫.湿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究罗睒摩罗树北有化生龙王宫.化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若卵生金翅鸟欲搏食龙时。从究罗睒摩罗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随意自在。而不能取胎生.湿生.化生诸龙。
若胎生金翅鸟欲搏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若胎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随意自在。而不能取湿生.化生诸龙食也。
湿生金翅鸟欲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湿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自在随意。湿生金翅鸟欲食湿生龙时。于树西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八百由旬。取湿生龙食之。自在随意。而不能取化生龙食。
化生金翅鸟欲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化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随意自在。化生金翅鸟欲食湿生龙时。从树西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八百由旬。取湿生龙食之。化生金翅鸟欲食化生龙时。从树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千六百由旬。取化生龙食之。随意自在。是为金翅鸟所食诸龙。
复有大龙。金翅鸟所不能食。何者是。娑竭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伊那婆罗龙王.提头赖吒龙王.善见龙王.阿芦龙王.迦拘罗龙王.迦毗罗龙王.阿波罗龙王.迦㝹龙王.瞿迦㝹龙王.阿耨达龙王.善住龙王.优睒迦波头龙王.得叉迦龙王。此诸大龙王皆不为金翅鸟之所搏食。其有诸龙近彼住者。亦不为金翅鸟之所搏食。
佛告比丘。若有众生奉持龙戒。心意向龙。具龙法者。即生龙中。若有众生奉持金翅鸟戒。心向金翅鸟。具其法者。便生金翅鸟中。或有众生持兔枭戒。心向兔枭。具其法者。堕兔枭中。若有众生奉持狗戒。或持牛戒。或持鹿戒。或持哑戒。或持摩尼婆陀戒。或持火戒。或持月戒。或持日戒。或持水戒。或持供养火戒。或持苦行秽污法。彼作是念。我持此哑法.摩尼婆陀法.火法.日月法.水法.供养火法.诸苦行法。我持此功德。欲以生天。此是邪见。
佛言。我说此邪见人必趣二处。若生地狱。有堕畜生。或有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论.如是见。我.世间有常。此实余虚。我及世间无常。此实余虚。我及世间有常无常。此实余虚。我及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有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是命是身。此实余虚。命异身异。此实余虚。非有命非无命。此实余虚。无命无身。此实余虚。或有人言。有如是他死。此实余虚。有言。无如是他死。此实余虚。或言。有有如是他死无如是他死。此实余虚。
又言。非有非无如是他死。此实余虚。
彼沙门.婆罗门若作如是论.如是见者。言世是常。此实余虚者。彼于行有我见.命见.有身见.世间见。是故彼作是言。我.世间有常。彼言无常者。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是故彼言。我.世间无常。彼言有常无常者。彼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故言。世间有常无常。彼言非有常非无常者。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故言。我.世间非有常非无常。
彼言我.世间有边者。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故言。命有边。身有边。世间有边。从初受胎至于冢间。所有四大身如是展转。极至七生。身.命行尽。我入清净聚。是故彼言。我有边。彼言我.世间无边者。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言。命无边。身无边。世间无边。从初受胎至于冢间。所有四大身如是展转。极至七生。身.命行尽。我入清净聚。是故言。我.世间无边。彼作是言。此世间有边无边。彼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命有边身无边。从初受胎至于冢间。所有四大身如是展转。极至七生。身.命行尽。我入清净聚。是故言。我有边无边。彼作是言。我.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于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命身非有边非无边。从初受胎至于冢间。所有四大身如是展转。极至七生。身.命行尽。我入清净聚。是故言。我非有边非无边。
彼言是命是身者。于此身有命见。于余身有命见。是故言。是命是身。言命异身异者。于此身有命见。于余身无命见。是故言。命异身异。彼言身命非有非无者。于此身无命见。于余身有命见。是故言。非有非无。彼言无身命者。此身无命见。余身无命见。是故言。无命无身。彼言有如是他死者。其人见今有命。后更有身.命游行。是故言。有如是他死。无如是他死者。彼言今世有命。后世无命。是故言。无如是他死。有如是他死无如是他死者。彼言今世命断灭。后世命游行。是故言。有如是他命无如是他命。非有非无如是他死者。彼言今身.命断灭。后身.命断灭。是故言。非有非无如是他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生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象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敕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摸。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䏶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
时。镜面王即却彼象。问盲子言。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辕。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䏶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絙。各各共诤。迭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时。王见此。欢喜大笑。
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佛告比丘。诸外道异学亦复如是。不知苦谛。不知集谛.尽谛.道谛。各生异见。互相是非。谓己为是。便起诤讼。若有沙门.婆罗门能如实知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彼自思惟。善共和合。同一受。同一师。同一水乳。炽然佛法。乐法久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不知苦 不知苦所起
亦复不知苦 所可灭尽处
亦复不能知 灭于苦集道
失于心解脱 慧解脱亦失
不能究苦本 生老病死原
若能谛知苦 知苦所起因
亦能知彼苦 所可灭尽处
又能善分别 灭苦集圣道
则得心解脱 慧解脱亦然
斯人能究竟 苦阴之根本
尽生苦死病 受有之根原
诸比丘。是故汝等当勤方便思惟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